安徽大学生求职遭户籍歧视 状告南京人社局
作者: . 时间:2013-05-21 来源:新华网
苏敏来自安徽宣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法学专业。4月8日在网上看到南京市人社局下属的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中心对外招录10名“12333”电话咨询员,打算试试。而招聘简章上明确“南京市户籍”才能报名。苏敏电话咨询对方,对方还是强调必须是南京户籍。她感觉受到“户籍歧视”,到相关部门投诉也未得满意答复。
法学专业出身的苏敏说,状告人社部门,就是希望有关方面关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歧视,包括户籍歧视。
苏敏的“顶真”引起广泛关注。南京市人社局12333热线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电话咨询员的基本工资2000元(包括缴纳五险一金),绩效奖励部分也有限,“如果她们自己在外租房,那这点工资是很难应付生活的,因此,几乎都是招聘本市户籍的员工”。
不过,苏敏要打赢官司也并不容易。
“ 户籍歧视 提法,在招聘过程中没有法律依据,属于用人单位招聘的具体规定,不涉及违法。”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勇说,在《劳动合同法》及《就业促进法》中,有条文明示不允许对性别、宗教、民族等相关条款的限制,却没有关于“不允许设置户籍限制”的条文。
而南京公益律师许英却认为,“《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就业。对法律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法条。法律虽未明确禁止就业户籍歧视,但《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这种 城乡就业平等 的规定,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就业中不应存在户籍限制。”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省内还是省外,区县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其户籍限制现象较为普遍。记者昨日随意打开苏州、无锡一些区县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便发现很多岗位都明确要求“具有当地户籍”,除非外地求职者拥有研究生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
编辑:张烨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