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要闻> 正文

今年养老保险“亏空”或超千亿元

作者: 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4-04-16 来源:经济网

        财政部15日公布了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按险种分别编制显示。若今年预算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预算,则在剔除财政补贴因素后,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今年或将陷入收不抵支的境地,当期“亏空”1563亿元。

  预算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2371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8251亿元。但在剔除巨额财政补贴和少量利息收入的因素后,情况却并不乐观。2014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8 .1%,其中:保险费收入17554亿元,财政补贴收入3038亿元;支出19117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当期保险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亏空”1563亿元。

  与2013年预算情况相比,资金趋紧的迹象更加明显:2013年企业职 工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的 保 险 费 收 入15501亿元,财政补贴收入2669亿元,与此同时,支出达到16460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亏空”959亿元。

  仅仅在两年前,这一指标还为正值。据201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险费收入15027亿元,本年支出13948亿元,保险费收入与支出相减余额为1079亿元,在2011年,这一余额曾达1317亿元。

  对这一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社保制度建立之初大部分省市养老金是收不抵支的,但之后缺口逐渐缩小,2013年养老金略有结余。因此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尽管养老保险现金流短期无虞,但长期来看,飘红的结余数字无法掩盖财政补贴所占比例偏高的痼疾,制度自身的不可持续性被不断的征缴扩面和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掩盖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预测,2011年至2100年的90年间,在“中成本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的综合精算结余是-12%。“这意味着,如果想让基金达到平衡,只能把养老金替代降低12个百分点,或者把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提高12个百分点,而这在现实当中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郑伟表示,如果要弥补精算缺口,90年间所需外部筹资金额占G D P的平均比重为1.98%,占财政收入的平均比重为11.64%,“连续90年间每年拿出一成多的财政资金用来补贴养老保险,怎么可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养老保险整体收入里面财政补贴占比较大是不合理的:“如果职工养老保险必须要依赖高额的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运转的话,说明这个体系存在很大问题。”

  不仅如此,现行的财政补贴模式也被认为有待完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禇福灵表示,对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过去十几年基本维持在基金总收入的13%至14%,但现在的财政补贴不稳定,补贴类型不够规范,随机性比较大。

  褚福灵认为,政府应该给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些补贴,但是应当进一步规范,让养老保险制度能够自求平衡,逐渐实现政府不直接补贴,只承担兜底责任。

  养老金困境如何破解?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郭士征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的人越来越多,需要财政补贴的资金会越来越多,光靠保险费收支平衡有一定难度。欲解决收支平衡,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途径,以后缴费数额、缴费年限可能有所提高,退休金支付水平的增幅也可能趋缓。

  郑伟认为,不要幻想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自我调节来实现基金平衡,也不能单独依赖财政投入弥补养老保险缺口,而是需要考虑其他外部筹资渠道,如开征新税种,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会保障彩票,划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方式。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