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见彩虹 乘风破浪再远航
作者: 记者 郭宪勇 时间:2014-12-08 来源:黑龙江
历经风雨见彩虹 乘风破浪再远航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六中学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郭宪勇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六中学建校于1987年,在原来一无区位设施优势,二无师资优势,三无生源优势的情况下,凭借“自强自立、艰苦创业,敬业奉献、智慧创新”的奋斗精神,走内涵发展与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速度、规模与质量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在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新的校领导班子组建后,学校牢固树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使每一个老师都有发展”的办学宗旨,按照“艰苦创业立校,严格管理兴校,特色发展强校,机制创新活校”的办学思路,以“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学风格,形成了“文明志远,博学创新”的校训;“勤勉自强,和谐发展”的校风;“敬业严谨,善导求精”的教风;“求真尚美,勤思乐学”的学风。被评为市级示范性高中。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现建有2幢教学楼和1幢综合楼,不断改造升级理、化、生实验室,不断完善语音室、美术、音乐室,建有百兆光纤校园网、学生绿网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并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一间。同时,每个班级教室都装有网络教学计算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正朝着现代化标准发展。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由于生源相对较差,该校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明确提出“不比条件,比奉献”、“不比生源,强师资”、“不成材也成人”等治校口号,从小处着手,从基础抓起,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寻求精神力量的支撑,号召全体教师发扬敬业奉献、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师风促学风,以声誉促发展,在公众中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信誉。经过多年历练,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成为具有重求真、讲奉献、勇开拓的团队精神的战斗团体。现有37个教学班、2400名学生、14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136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2名,中级职称教师54名;省优秀教师6名;省教学骨干教师2名,市功勋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教学骨干教师35人,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及标兵、市优秀班主任及标兵、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及标兵89人次,市、区级科研骨干教师及先进个人25名。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中坚骨干作用,为学校和呼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管理不断科学。构建了“坚定一条思路,夯实两个基础,落实三类课程,突出四个重点,健全五个机制”的育人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校内和校外德育队伍的建设,落实认识性、实践性和隐性德育课程,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素质提高和制度纪律建设四项工作。在教学工作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实现科研与教研、教研与考研、课本与校本紧密结合。对课本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的校本课程,做到了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知识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与分层次教学的整合、常规教育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整合。课堂教学做到以精讲、精练、精测,课堂实、训练实、评改实,教法活、学法活、课堂气氛活为主要特点“三精三实三活”。实行发展性评价,不仅看学生考试成绩,而且看学生进步的程度,形成了新的评价观和发展观,从而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成就感。
科研教改不断深化。学校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点。“十二五”期间,学校有全国、省、市、区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人员覆盖全校各个学年和教研组,培养了12名区、市级科研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25名教师课题课获得一、二等奖;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市级以上获奖论文125篇。
区域声誉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考入本科院校人数逐年递增,深受学生和家长好评,获得了区教学质量标兵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市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市“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单位、市精神文明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区域内学生就读争选的理想学校。
大道至简,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熟知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奋上进的呼兰六中师生定会在未来的教育史话中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六中校门
图为校园一角
图为学校和谐奋进的领导班子(图中为校长张廷柱)
图为潘红梅老师在给学生辅导
编辑:王月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