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桦川 浓墨重彩 描绘城乡发展新蓝图
作者: 毛宪奎 记者郭宪勇 时间:2015-03-31 来源:黑龙江
本报讯(毛宪奎 记者 郭宪勇)时下,正值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美丽时节,在3月24日召开的桦川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全县文明城乡创建工作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王爱文讲话中指出的“抓好城乡绿化美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群众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和生态空间”的部署和要求,桦川县确定“围绕一个目标、立足两个提高、建设六个环境”的创建思路,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上同谋划、同部署,最终实现城乡“双驱动”、“同发展”、“共文明”,描绘出桦川城乡发展新的蓝图。
近年来,桦川县坚持城乡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以“干净、整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投入,集中整治摊点市场经营,加强文明交通管制,美化、绿化街道路面。2014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亿元,拓宽改造主次干道5条,安装路灯66基172盏,绿化20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县文化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县博物馆筹建初具规模,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建设完成了3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已经使用。新建廉租房1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1020户。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26个,基本完成星火朝鲜族乡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2014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
桦川县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以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打造城市新名片。投资完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瓦里霍吞古城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建设,设立了黑龙江桦川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冷云事迹展室。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中国梦·我的梦—建设幸福桦川”社会宣传活动和“桦川好人”等评选活动,推荐“身边好人”11名,另外,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戏进城等50场次,开展了节庆书画笔会、画展等“中国梦”系列宣教活动,使城市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桦川县委主要领导在深入基层征求意见时,提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思路和想法。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2015年,县委十六届七次全委会议明确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提升文明城乡创建水平”工作思路。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制定了《桦川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近期工作重点及中长期工作发展规划,确立了2015年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范围,2016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六项保障措施,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宣传“三个倡导”等基本道德规范,推进“一推两创三提升”建设,积极打造桦川“文明之城”、“志愿服务之城”,开展“桦川好人”、“十佳公仆”评选等道德实践活动,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城区内大小街道改造,加强物业管理,扩大绿化覆盖面,提高绿化档次,加大城市公共设施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客运市场管理力度,集中整治“脏乱差”,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加强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桦川。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职业道德诚信建设,广泛开展“创文明机关”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城市社区基础工作,优化基层创建氛围。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强化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巩固“严打”成果,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社区出租屋管理,推进“天眼”工程建设,加强治安防控,探索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排忧解难。创建文明村镇,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力度,推进文化下乡、文明下乡,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超前组织谋划设计,在2014年就已经组织农业局、新农村办等相关单位,深入到9个乡镇百余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踏查,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反复测算,确定了1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坚持以“乡村为主、财政奖投、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农民运作”的原则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带动农民出工出劳,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该县还明确了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具有桦川特色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并就如何实现既定目标,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乡村两级宣传力度,做好硬化、亮化、绿化项目建设,加强休闲广场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三场”建设。彻底整治“五乱”,实行门前“三包”,实现一村一保洁队,成立环境卫生义务监督组织,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
号角吹响,群情激昂;目标既定,一呼百应。文明城乡创建的大幕已经拉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坚定的信心和争创一流的决心,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共同描绘城乡发展的新蓝图。
编辑:李莉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书记王爱文讲话中指出的“抓好城乡绿化美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群众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和生态空间”的部署和要求,桦川县确定“围绕一个目标、立足两个提高、建设六个环境”的创建思路,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上同谋划、同部署,最终实现城乡“双驱动”、“同发展”、“共文明”,描绘出桦川城乡发展新的蓝图。
近年来,桦川县坚持城乡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以“干净、整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投入,集中整治摊点市场经营,加强文明交通管制,美化、绿化街道路面。2014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亿元,拓宽改造主次干道5条,安装路灯66基172盏,绿化20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县文化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县博物馆筹建初具规模,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建设完成了3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已经使用。新建廉租房1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1020户。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26个,基本完成星火朝鲜族乡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2014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
桦川县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以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打造城市新名片。投资完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瓦里霍吞古城遗址”抢救性保护项目建设,设立了黑龙江桦川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冷云事迹展室。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中国梦·我的梦—建设幸福桦川”社会宣传活动和“桦川好人”等评选活动,推荐“身边好人”11名,另外,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戏进城等50场次,开展了节庆书画笔会、画展等“中国梦”系列宣教活动,使城市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桦川县委主要领导在深入基层征求意见时,提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思路和想法。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2015年,县委十六届七次全委会议明确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提升文明城乡创建水平”工作思路。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制定了《桦川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近期工作重点及中长期工作发展规划,确立了2015年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范围,2016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六项保障措施,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宣传“三个倡导”等基本道德规范,推进“一推两创三提升”建设,积极打造桦川“文明之城”、“志愿服务之城”,开展“桦川好人”、“十佳公仆”评选等道德实践活动,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城区内大小街道改造,加强物业管理,扩大绿化覆盖面,提高绿化档次,加大城市公共设施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客运市场管理力度,集中整治“脏乱差”,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加强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桦川。深入开展“文明诚信市场”创建活动,加强行业职业道德诚信建设,广泛开展“创文明机关”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城市社区基础工作,优化基层创建氛围。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强化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巩固“严打”成果,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社区出租屋管理,推进“天眼”工程建设,加强治安防控,探索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排忧解难。创建文明村镇,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力度,推进文化下乡、文明下乡,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超前组织谋划设计,在2014年就已经组织农业局、新农村办等相关单位,深入到9个乡镇百余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踏查,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反复测算,确定了11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坚持以“乡村为主、财政奖投、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农民运作”的原则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带动农民出工出劳,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该县还明确了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具有桦川特色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并就如何实现既定目标,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大乡村两级宣传力度,做好硬化、亮化、绿化项目建设,加强休闲广场项目建设,开展农村“三场”建设。彻底整治“五乱”,实行门前“三包”,实现一村一保洁队,成立环境卫生义务监督组织,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
号角吹响,群情激昂;目标既定,一呼百应。文明城乡创建的大幕已经拉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坚定的信心和争创一流的决心,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共同描绘城乡发展的新蓝图。
编辑:李莉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