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公安机关多措并举为2016高考保驾护航
作者: . 时间:2016-06-06 来源:黑龙江
2016年高考已进入倒计时,今年哈尔滨市将有44631名考生在全市51个考点,共计1452个考场里参加考试。为此,哈尔滨市公安局成立了高考安保工作领导小组,严密安保措施、细化安保方案、强化应急处突准备,严防高考期间发生影响哈尔滨市社会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案事件,保障高考“安全、平稳、顺利”进行。
记者6月1日从哈尔滨市公安局了解到,哈尔滨市警方2016年高考安保工作分为三个时间段,早在5月18日就已经开始的第一阶段工作——高考保密室检查、整改验收工作,将于6月2日全面结束,并于6月3日至6月9日进入高考试卷看护的第二阶段工作,第三阶段是6月7日、8日、9日的高考考点保卫工作。
高考期间,全体参战民警将确保做到“六个不能发生”,即“不发生试卷押运、保管环节的安全事故;不发生危害考务工作和考生、考务人员安全的案事件;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热点炒作事件;不发生严重拥堵,全力保障考点周边交通顺畅;不发生考点及周边的火灾安全事故;不发生涉考求助方面的推诿扯皮”。
据哈尔滨市警方介绍,即日起,哈尔滨市公安各有关单位和警种将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采取多种措举开展治安检查,强化巡逻防控,大力开展各项治安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有碍高考安全的不法行为,通过“七项举措”切实为高考考生和家长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
举措一:严厉打击“涉考”犯罪
哈尔滨市各级公安机关将对过去遗留案件线索进行重新梳理,重点监控被打击处理人员是否有重操旧业违法犯罪的行为。坚决严厉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团伙作弊违法行为,特别是深挖幕后组织策划、提供作弊器材的违法犯罪分子;坚决严厉打击网上兜售试题及答案、非法招生中介等诈骗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扰乱考场秩序、危害考生和考务人员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要果断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在考场周边形成热点,影响考场正常秩序。
举措二:绝对保障考场安全秩序
哈尔滨市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深入各考点、学生宿舍及考生集中住宿场所对消防器材、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完好率达到100%,考试期间将着力抓好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在每个考点配置足够警力,做好考点警戒、试卷保密看护和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安检工作,坚决把好入场关;在考点周边设置1分钟、3分钟、5分钟处置圈,注意发现考点周边的可疑车辆和可疑人员,及时打击各类考试舞弊行为;在每个考点配置交警,负责疏导交通和指挥车辆停放,落实考试期间的禁鸣措施;严格落实涉考案件的专人专案责任制,严厉打击考试作弊、兜售试题答卷、传播危害考试安全有害信息、非法招生以及利用高考从事诈骗等“助考”违法犯罪活动。
举措三:加大考点周边整治力度
全面排查整治各考点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治安乱点,进一步严密考场周边出租房屋、中小旅馆等场所的治安管理,对旅店、娱乐场所、出售电子产品的市场和非法广告进行全面清查、清理,为高考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同时,加大对考点周边网吧、歌厅、游戏厅等重点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铲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考点周边环境。
举措四:确保试卷守押万无一失
坚决落实24小时全程监控措施,坚决防止发生试题丢失、损坏以及失泄密事件和案件,坚决确保高考试卷的绝对安全。
举措五:全面保障交通秩序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全力做好交通疏导工作,要会同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对考场及周边道路交通状况摸底研判,进一步优化和增设“禁鸣、禁行、绕行、慢行”等提示性标识,尤其是考点校门两侧设置车辆禁停区,人行横道和车辆减速设施等标识标牌,提醒过往驾驶员,优化通行环境。同时,建立高考“绿色通道”,加大交通疏导和服务,保障考务车和运送考生的车辆优先通行。
举措六:突出巡逻防控重点
调整警力部署,制定应急预案和准备待机警力,一旦遇有突发紧急情况,公安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妥善处置,加大夜间巡控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销售、使用高考作弊器材违法犯罪案件的车辆和人员,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
举措七:服务考生以人为本
哈尔滨市各级公安机关将按照“一切从考生出发”的原则,将服务贯穿高考安保工作的始终,尽力为广大考生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户政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考生身份审查工作,优先受理考生办理二代身份证的申请与制作,确保身份证能及时发放到广大考生手中;哈尔滨市交警部门在有条件的区域将设立临时停车场地和停车泊位。对交通影响不大的非主干道,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临时交通封闭措施。各辖区派出所在所属各考点设置便民服务点,及时处置考生及家长的报警求助,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快捷的便民服务。余征 记者 郭宪勇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