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桦川驻村第一书记商长君
作者: . 时间:2017-03-31 来源:黑龙江
务实为民续忠诚
——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选派桦川县梨丰乡繁荣村第一书记商长君
桦川县委宣传部 副部长 王婧
大学毕业以后,他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十六年的军旅生涯,他忠诚奉献,无怨无悔,曾先后两次获得省部级先进模范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其他表彰奖励二十余次。女儿出生时,他在外地执行任务,没有陪在妻子身边;母亲病危时,他还在单位加班,直到老人去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2012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几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本色,不怕吃苦,勇挑重担,脚踏实地,任劳任怨。2015年9月,他再次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的号召,向单位提出申请,主动要求到最基层、最艰苦的贫困农村去做扶贫工作。驻村以后,他以一颗爱民之心,满腔助农热血,依然续写着军人的忠诚,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让一个有着1526口人的贫困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就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驻桦川县梨丰乡繁荣村第一书记商长君。
“我们党员又找到家了”
繁荣村是国贫村,历史上曾是桦川县远近闻名的“胡子村”和“上访告状村”,也有过因村干部违纪而受到处分的事情发生,村民一度对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失去信心。这几年在新任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情况有了好转,但党员的积极性仍旧不高,带头作用也不强。村委会破旧不堪,长年“铁将军”把门,冬季没钱取暖,开会和村民办事基本都在村支书家,村“两委”更是一年也开不上几次会。全村27名党员只有11人常住村里,而且多是年纪比较大的,驻村后商长君第一次召集党员开会,稀稀拉拉只来了9名党员,不足半数,场面实在令人尴尬。
商长君感到,如果没有好的带头人,就是金山银山早晚也会变成荒山,繁荣村要想脱贫,必须抓党员。因此,他没有急于去找资金、跑项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党员“回家”。
入户找党员聊天,通过聊天交朋友、谈心、交心,让党员打开心结说实话,让大家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要和普通群众不一样,处处勇于担当;是党员就要讲党性、说党话、办党事,为民服务;是党员就要在各方面都要起表率作用。那段时间,商长君的唯一工作就是找党员“话疗”,一次没达到效果再去第二次、第三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有时候盘腿坐在党员家炕上一聊就是一个上午。
“人家省里来的第一书记天天往你家跑,你就是再有怨气儿,也不好意思总窝在家里啊”。慢慢的,来找商长君聊天说事的党员多了,好信儿的老百姓也三五成群跟着过来,第二次召集开会一下子来了20名党员。
人多了,村支书家挤不下,于是商长君和村支书商量,开放党支部和村委会,改造办公场所,成立“党员之家”,让党员想“回家”,爱“回家”,常“回家”。
沉寂多年的村“两委”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
为了让大家鼓起干劲,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商长君带领党员和村代表走出村,参观桦川县先进村的村容村貌,学习富裕村的致富经验,对比查找繁荣村存在的差距,以此让大家产生危机意识,并滋生对美好环境和富裕生活的向往之情。其后,又采取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发放党员连心卡、跟踪考核党员包街包岗情况、评选党员示范户、党员义务值班等一系列措施,让党员树立起“我是党员,我愿为您服务”的奉献意识,也让全体村民逐渐形成“有事找党员”的自觉习惯。
2016年7月1日,繁荣村党支部隆重举行“七•一”纪念活动并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精神振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活动结束后,一名党员满含热泪,紧紧握住商长君的双手说:“商书记,太感谢你了,我们党员又找到家了,我今天才觉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党员!”。
以党心暖民心,村里能经常看到党员的身影了,党群关系得到密切,村民摆脱贫困信的心也进一步增强。
“俺们贫困村有希望了”
繁荣村耕地质量不高,生产结构单一,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都以种植玉米为主。随着近两年玉米价格低迷,很多家庭都是入不敷出,负债户接近全村的三分之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繁荣村的一员,商长君看在眼里,忧在心上。他逐渐意识到繁荣村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不能单纯的只依靠种植玉米,必须走调整种植结构之路。然而经过和村民交流后他才发现,转变是何其困难。
“俺们村种很多年玉米了,如果一下子改种别的作物,不但不会那方面的技术,农机设备上也得花不少钱啊,没有资金不说,万一不行,俺们也赔不起啊!”。
大家的疑虑和反对,让商长君十分苦恼,那些日子他经常辗转于村头村尾,苦思让村民转变思想的良策。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无意间从村民那了解到,村里农户高明占去年试种了一些菇娘,效益不错。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商长君立即飞奔到高明占家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带领村民种植菇娘。为了提高种植术,坚定高明占带头的决心,商长君又带领他和村里的党员,两次前往中国菇娘之乡——绥化海伦市进行学习。经过详细的调研和专家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在繁荣村大面积种植菇娘是可行的。
说干就干,考察回来以后,商长君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带领高明占和村里的部分贫困户,立即成立了繁荣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着手种植菇娘。
“裸地种植,靠天吃饭,风险太大,要是有大棚就高枕无忧了”。合作社成立初期,个别社员又提出建温室和大棚的想法,搞反季销售提高收入。然而大棚建设需要上百万的资金,对于一个贫困村来讲,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了村民,商长君再次迎难而上,一边主动上门联系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对大棚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和实地设计,一边往返于哈尔滨和桦川县之间,积极争取各级扶贫部门的支持。这期间,因为着急上火,他突患神经性耳聋,病情十分严重,经常发生眩晕,但是为了项目早日落地,他一直坚持着没去医院,终因错过最佳治疗期,造成听力永久性受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省扶贫部门最终批准了这个项目,为繁荣村投入200万扶贫资金,建成46栋大棚、1栋暖棚和700多平米的库房,用于发展菇娘产业。拿到批复文件的那一刻,商长君眼眶湿润,难掩激动之情,他代表全村百姓向扶贫部门的同志深深地鞠了一躬。他深知,这个项目是繁荣村创业脱贫的良好开端,更预示着繁荣村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
2016年,繁荣村菇娘合作社总收入120万元,其中劳务用工费用近70万,带动全村和周边6个村屯110多人实现增收,村内2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说:“小菇娘变成生钱的金豆豆,俺们贫困村有希望了!”。
“咱村人的腰杆儿硬了”
“既然我来到了繁荣村,我就是繁荣村的村民,村贫我耻,村兴我荣,我的梦想就是让繁荣村富起来!”。为了这个梦想,一年多来,商长君奔波于省、市、县、乡,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多措并举,想尽一切办法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结合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他积极争取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支持,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修筑43.88公里田间路、一处万米晾晒场、打井14眼、硬化5.9公里村内路、安装30盏路灯,实现全面美化。
——为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他鼓励党员带头、能人引路,激发全村人的创业激情。目前村里已经有3名种农民分别带头成立合作社;有2名农民带头成立了电商体验店;有1名农民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并成功开辟了致富市场。
——围绕调整种植结构,他带领党员和种植骨干先后到绥化市、同江市、依兰县、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并与省农科院农化研究所达成援建协议,在繁荣村进行玉米和大球盖菇间种,实现土地增产增收;围绕提高农民素质,他开设“农民大讲堂”,邀请省内蔬菜研究权威专家到村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聘请桦川县有关部门到村进行科技、保健、法律知识讲座;围绕提升全村的文化底蕴,建设2000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创建繁荣村文化视频资料库,组建普法宣传小组和秧歌舞蹈队。
——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工作的有关精神,他发挥个人优势,争取军警部队支持,积极拓展扶贫渠道。去年佳木斯公安警卫部队为村里捐赠了5台电脑,某部队医院和佳木斯预备役部队也为繁荣村的脱贫提供许多帮助。此外,黑龙江省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也向繁荣村伸出援手,协助繁荣村开设爱心超市,并援助2名贫困学生。
在商长君的带领下,经过全村一年多的努力,繁荣村的贫困人口从原有的87户、177人,减少到22户、43人。村容村貌、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彻底改变,百姓欢欣鼓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谐奋进,其乐融融。一位村民说:“过去咱村穷,口碑不好,出门头都抬不起来。现如今村里变了样,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咱村人的腰杆儿也硬了!”。
破茧成蝶,在驻村“第一书记”商长君的带领下,今天的繁荣村正在大步奔向真正的繁荣,商长君也用实际行动续写了务实为民和对党的忠诚。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