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禾生源龙江小米香飘万里
作者: . 时间:2017-08-02 来源:黑龙江
小米虽不是人们的主体食品,但其特有的风味和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宠儿。
享誉全国的“龙江小米”来自无污染的源头——龙江县。龙江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被国家命名为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辖区内,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500万亩耕地处在一、二、三个积温带上,为生产绿色有机“龙江小米”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种植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为生产龙江小米奠定了优越的自然资源。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山麓,属嫩江平原,从西到东呈梯形地貌(山区、半山区、丘陵、平原),这里四季分明,方圆百里无污染源,土壤中蕴藏着全国稀有蛋白页岩,富含植物生长需要的活性硅、锌、铁、硼、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加上大气清洁无污染,为生产绿色有机“龙江小米”提供了独有的资源优势。
水源清洁无污染。龙江县县域内有一江十一条河,全国唯一未被污染的两条江(雅鲁藏布江、嫩江)嫩江流经县内,属嫩江水系的雅鲁河、绰尔河、罕达罕河、野马河等十一条河流流经全县,龙江小米就来自这些优质水源的润泽而生产出来的。
土壤肥沃无污染。这里曾经是北大荒开发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地方几倍乃至十几倍,加之这里的农民一直传承和延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为生产绿色有机小米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气候宜人。这里春夏秋三季碧水蓝天,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谷子干物质的积累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小米,做出饭来是鲜甜可口,芳香四溢。每到冬季,这里的极端气温最低可达到零下30°,抑制土壤病菌和虫卵的繁殖生长,减农药的使用。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耕作措施、水、土、肥、种、密、保、工、管环节,只有天蓝、气净、水清、土肥的良好生态,人们才能吃上优质的小米和放心的粮食。
在人杰地灵的龙江县龙江镇,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在理事长王井升的带领下,依靠龙江县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出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龙江小米”饮食养生佳品,禾生源“龙江小米”未来将更多地呈现在国人的餐桌上,成为大众日常的养生食品,禾生源“龙江小米”将为中国公众营养事业推波助澜。(张亚丹)

龙江县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王井升在谷子种植基地现场(资料图)

龙江县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王井升在谷子种植基地和社员合影(资料图)
编辑:李韬
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种植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为生产龙江小米奠定了优越的自然资源。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山麓,属嫩江平原,从西到东呈梯形地貌(山区、半山区、丘陵、平原),这里四季分明,方圆百里无污染源,土壤中蕴藏着全国稀有蛋白页岩,富含植物生长需要的活性硅、锌、铁、硼、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加上大气清洁无污染,为生产绿色有机“龙江小米”提供了独有的资源优势。
水源清洁无污染。龙江县县域内有一江十一条河,全国唯一未被污染的两条江(雅鲁藏布江、嫩江)嫩江流经县内,属嫩江水系的雅鲁河、绰尔河、罕达罕河、野马河等十一条河流流经全县,龙江小米就来自这些优质水源的润泽而生产出来的。
土壤肥沃无污染。这里曾经是北大荒开发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地方几倍乃至十几倍,加之这里的农民一直传承和延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为生产绿色有机小米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气候宜人。这里春夏秋三季碧水蓝天,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谷子干物质的积累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小米,做出饭来是鲜甜可口,芳香四溢。每到冬季,这里的极端气温最低可达到零下30°,抑制土壤病菌和虫卵的繁殖生长,减农药的使用。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耕作措施、水、土、肥、种、密、保、工、管环节,只有天蓝、气净、水清、土肥的良好生态,人们才能吃上优质的小米和放心的粮食。
在人杰地灵的龙江县龙江镇,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在理事长王井升的带领下,依靠龙江县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出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龙江小米”饮食养生佳品,禾生源“龙江小米”未来将更多地呈现在国人的餐桌上,成为大众日常的养生食品,禾生源“龙江小米”将为中国公众营养事业推波助澜。(张亚丹)

龙江县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王井升在谷子种植基地现场(资料图)

龙江县禾生源谷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王井升在谷子种植基地和社员合影(资料图)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