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美食> 正文

民族风、乡村游成为扶贫攻坚抓手

作者: 时间:2018-11-05 来源:

  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2日在此间闭幕。会前赴广东深圳市、贵州黔西县、宁夏永宁县和河南兰考县等省份参观的外宾以及与会“三农”专家学者认为,民族地区利用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体现了精准扶贫思想的精髓,堪称扶贫与扶志结合的典范。

  据苗寨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杨春艳介绍,通过景区集中管理,家庭分散保护,苗寨已建立全面普查,完整保护,镇村复查,兑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制。按门票收入分享机制,门票收入18%用于景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发放给村民。2017年3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及摊位收入,户均增收逾1.2万元。公司员工中,西江村就业者近5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人,带动386人增收。在景区就业村民1200多人,贫困户人口600多人。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余元,直接来自旅游的占70%。

<p style="margin: 0px 0px 15px; padding: 0px; color: rgb(64, 64, 64);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在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14处,侗族织锦、侗族芦笙、侗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侗族文化发展的载体。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发起的“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近10年来完成包括织锦、挑花、建筑、年画、山歌、阳戏、编织、造纸等100多项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和田野考察以及影像纪录和数据库建设,完成300多项“非遗再造”产品设计。通道县委宣传部部长蔡迪文说,依托民俗、生态、红色资源,挖掘保护、整理整合、开发利用优秀侗族文化,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编辑:周婧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