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撑腰
作者: 吴双 记者郭宪勇 时间:2019-11-25 来源:佳木斯市委宣传部
本网讯(吴双 记者郭宪勇)不搞花拳绣腿,才能脚下有根;摒弃繁文缛节,才能真抓实干。只有给基层干部“松绑”,才能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干事创业这个“刀刃”上。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负担重,文山会海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自今年起,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部署要求,坚持源头治理,聚焦提质增效,切实规范和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一条条减负措施,直击要害,直抵人心。
源头治理“真减负”
“经常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或者在迎检的现场。”前进区保卫中心社区负责人曹辉这样总结自己曾经的工作状态。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他开了百余次会议,一多半的精力花在开会上,到群众身边的时间很少。
什么问题突出,就要解决什么问题。今年初,佳木斯市制发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任务责任分工》,将13大项30小项任务落实到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随后,进一步制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清单》,查摆梳理出6个方面重点问题,出台了17项具体举措,“对症下药”细化整改要求,并明确牵头单位和“交卷”时间。
通过科学统筹、规范精简,把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今年,明确提出了“文件要比2018年减少40%以上,会议数量比2018年减少40%左右”等具体要求。
制度管理“真减负”
文短了、会少了,深入基层和群众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的时间就多了。今年初,前进区委书记杨新带领全区20余位处级领导每月至少4次深入联系社区开展调研,实地走区入户,面对面倾听民意,疏解民忧,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示范。
“今年,各项会议及文件明显减少,总算有更多时间入户走访了。”曹辉说。会议多、文件多、通知要求多等困扰基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干部职工纷纷叫好。
为彻底解决基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等问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推进减负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文件起草、审核、把关责任体系,对以党委、政府和“两办”名义下发的文件,从严从细审核发文,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发文数量,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对于必须召开的会议,根据会议时间、重要程度、参会对象,分类整合、统筹安排,采取套开、合并、视频等形式召开。不断加强督查检查考核管理,制定了《中共佳木斯市委办公室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年度全市督查检查考核计划》,要求每季度对全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加强源头管理,对未纳入计划的督查检查事项,一律从严控制,并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办法,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开座谈、不接待陪同,直奔基层、直接深入现场的督查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明察暗访,提高督查实效。
今年,前进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压缩40%以上的市级会议及文件,对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的督促检查考核事项缩减71%;桦南县确定每月第一周为“无会周”,确定每年5月份、9月份为“无会月”,坚持以深入基层调研代替会议部署工作,掌握群众真实需求,切实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跟踪督办基层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工作实效。
强化监督“真减负”
“房顶漏水的问题,三天就给解决了,为时刻把我们居民安危放心上的社区工作人员点赞!”前进区丰润社区居民曲月华说,“现在社区工作人员比以前来得更勤了,倾听我们声音的时间更久了,解决问题的速度也更快了!”
减负效果好不好,基层群众是评判人,基层干部是发言人。
“自从我们县实行了‘无会周’‘无会月’以来,我们村干部可轻松多了,不用三天两头往县里折返跑了。”桦南县孟家岗镇宝丰村党支部书记薛传武说,“我来回一趟开会,光在路上就要花几个小时,费时费力。现在基本上一个月去县里开一次会,节省了大把时间,能给村民办好多实事!”
这些是佳木斯市实施基层减负制度以来工作质效让基层干部、群众获得满足感的一个缩影。市委办公室主任徐柏峰说,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长期以来市委坚持聚焦问题抓整改,提出基层减负不能借机“减负”又“减责”,不能“减负”又“减质”,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注重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引导广大基层干部重“痕”更重绩,留“痕”更留心,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真正让基层更加充满动力、富有活力,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