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花样翻新 衣服泡毒品溶液晾干邮寄 结果这8人还是被警方抓了
作者: 郭宪勇 石磊 时间:2020-06-23 来源:哈尔滨市公安局
环球传媒网讯(郭宪勇 石磊 李辉)一件看似普通的衣服,经过浸泡竟可以提炼出毒品,这是毒贩“发明”的新型贩毒手段,但机关算尽也难逃侦查员的火眼金睛。
近期,哈尔滨市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充分发挥战线引领作用,会同呼兰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破获了一起运输、加工、贩卖新型毒品案件,缴获毒品634克,抓获涉毒人员8人。
2019年11月8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得到线索:一藏有毒品的邮包从外省邮寄至哈市某小区,收件人为周某。获知此情况后,侦查员迅速行动,先期成功截获此邮包,拆开后,眼前的情景令在场人员大感诧异:邮包内只有几件衣物,并未发现毒品。
难道线索有误?侦查员很快冷静下来,凭多年来与毒贩打交道的经验,这些看似普通的衣服肯定内有玄机。这时,现场有侦查员发现,这些衣服看似普通,但摸起来略感僵硬,似乎衣服表面溶解了某种物质,然后被晒干,难道毒贩将毒品溶解后浸泡在衣服中?
经相关部门进一步检验,证实了侦查员的想法。原来,这些表面僵硬的衣物表面含有大量吗啡和冰 毒成分。毒贩将毒品掺水溶解后浸泡于衣服中,待晒干后将“毒衣”邮寄,以掩人耳目。得知此情况后,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立即会同呼兰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组成联合专案组,对这一线索深入开展工作。
次日,侦查员将邮包复原后,围绕邮包布下天罗地网,准备随时抓获前来取包的嫌疑人。然而,快递员按预留的收件人号码联系时,发现该号为空号。侦查员分析,狡猾的犯罪分子极可能用假号码迷惑警方,一旦快递员对该邮件进行到件扫描后,毒贩通过查询邮件状态即可得知,再使用其他号码联系快递员。不出所料,当快递员对该邮件进行到件扫描后,便有男子主动与快递员进行联系,并告诉快递员将邮包送到某小区门前。在快递员送往该小区途中,嫌疑人又数次变更收货地点,最终在一处饭店门前将邮件取走。
为避免打草惊蛇,侦查员并未当场对该男子实施抓捕,而是继续开展工作,最终在松北区某小区附近发现嫌疑人所乘车辆,经查,该车辆所有人为王某群。经进一步工作,侦查员确定当日王某群驾驶车辆,同车人员为于某河,正是于某河将装有毒品的邮件取走。专案组决定,对于某河和王某群进一步开展侦查工作。
2020年3月20日,专案组得知,于某河乘飞机从哈尔滨到南方某城市,与上线毒贩李某年接头,疑似购买毒品。侦查员经过缜密侦查后发现,3月24日至28日,于某河利用假身份信息,采用将毒品化为液体融合到衣服中的方式,分两次向哈市邮寄涉毒包裹。
3月28日,于某河乘飞机返回哈尔滨,接机人正是王某群,这一切都尽在侦查员掌控之中,于某河与王某群多次贩毒的犯罪事实逐渐清晰。
4月5日,专案组决定统一收网,在于某河到物流网点取回毒品返回居住地时将其和女友王某欣抓获。同时,另外两个抓捕小组也同时行动,在道外区将犯罪嫌疑人王某群及其下线毒贩刘某滨抓获,同时将到刘某滨处购买毒品吸食的赵某等3名违法行为人抓获。
经进一步工作,侦查员于4月8日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将来哈与于某河“研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冰 毒“浸泡提取”技术的上线李某年抓获。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