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豆腐坊里“磨”出了幸福滋味
作者: 藏文龙 记者郭宪 时间:2020-03-21 来源:桦川县委宣传部
本网讯(纪世强 藏文龙 记者郭宪勇)点豆腐是个技术活,点老了豆腐不好吃,点嫩了容易粘包......”佳木斯市桦川县苏家店镇朱家村村民韩丛林一边忙碌着,一边告诉记者,“选豆子、泡豆子、磨豆子、过滤、烧火熬豆浆、过滤、压制成型,这几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豆腐坊开张以来,每天都能卖出4板大豆腐、160斤干豆腐,虽然累点,但是能为全村脱贫攻坚出一份力感觉挺自豪的。”
朱家村由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增加到9123元,顺利通过验收,成为苏家店镇第一个脱贫村。从那时起,朱家村的小目标已经不再是脱贫,而是想着如何让村民过得更好。
村书记刘子玉盯紧了村内的“能人”。韩丛林在村内做了20多年的豆腐,因手艺好他做的豆腐常年供不应求。刘子玉相中了他的手艺,结合省委组织部有个壮大村集体项目,刘子玉就想在村内建一个豆制品加工坊。由韩丛林管理,这样既能让村民在自家门前打工,还能带动贫困户分红。
一件好事在韩丛林那儿打了退堂鼓。韩丛林夫妻靠做豆腐积攒的“家底”在县里买个楼房是不成问题,他始终觉得自己大半辈子都是小老板,乡里乡亲处得挺好,带着大伙干一旦干不好,担心落埋怨。
“韩叔,今天我带了两瓶好酒咱俩喝点。”“韩叔,我看你家院子里的雪没扫呢,我帮你扫扫吧。”“韩叔,你现在是不缺钱,但自己在家小打小闹白瞎你这手艺了”......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刘子玉的“感情牌”打动了韩丛林。
2019年底,玉才豆制品加工坊在朱家村试营业,全套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靠韩丛林去吉林机器生产厂家学回来的。
“现在机械化作业就是好啊,不仅生产速度快,而且质量均衡,这一台机器每小时能产40斤左右干豆腐,换成我自己在家不歇气地做得四五个小时,制出的干豆腐薄厚还可以调节,口感和我手工做的也没区别。”韩丛林对机械化作业很满意。
疫情期间朱家村的豆腐坊还没满负荷生产,每天生产的豆腐仅在镇内销售。生产出的豆腐渣1毛钱一斤,村民争相购买回家当饲料。
“在村内开办豆腐坊主要是想充分调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让村里人有事做,我计划着年底拿出总利润的20%为贫困户分红。朱家村的品牌亮了,村里人才会得到更多实惠。”刘子玉说。
苏家店镇党委书记张显达告诉记者,朱家村以前是个“空壳村”,近两年,他们利用水利工程占地补偿金和“清化收”收入的土地承包费,解决了集体经济欠账问题,卸掉了债务后专心谋划产业扶贫和壮大集体经济。同时镇里免费为贫困户发放乌鸡雏并联系买主。2019年,仅朱家村就销售乌鸡450只,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
2019年5月,桦川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后,该县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全县选聘产业指导员172名,对村级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通过转移就业、公益岗位开发等方式,401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2019年,全县贫困户户均增收4156元。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