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逆行者马吉成:坚守新闻理想 以笔为枪战疫情
作者: 马淑芬记者郭宪勇 时间:2020-03-26 来源:宝清县委宣传部
本网讯(李广芹 马淑芬 记者郭宪勇)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新闻人。若有战,召必回。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党员干部都冲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沿,同样冲在前线的还有广大新闻工作者。宝清县夹信子镇人民政府宣传干事马吉成就是其中一位,他用手中的笔去讴歌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疫”线先锋。
大年三十,马吉成正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接到返岗通知后二话没说,拿起照相机匆匆忙忙赶回单位。“在这场战斗中,我不孤单,那些被称为‘国士’的医学界专家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那些在请战书上摁下红手印的‘逆行者’,那些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甘愿加班熬夜守卡的警察、镇村党员干部们,我骄傲,此刻我与他们同在。”这是马吉成的感言。
在跟踪采访报道疫情防控工作中,马吉成常常会遇到一些温暖感人的故事。特别在徐马村,他被一位老党员感动。这位老党员从媒体了解到疫情形势严峻后,第一时间发动村里的党员申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采访结束后,老人一再叮嘱:“小马同志,你采访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来自社会的温暖,让马吉成的信心更加坚定。“疫情面前,新闻工作者一马当先。我会用精准生动的报道,传递每一个值得被记住的瞬间,把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传递给大家。”马吉成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马吉成逆向而行,冒着危险,深入一线,他克服年龄大、眼睛花、打字慢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赶写新闻稿件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以后。他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尽管不能像医护人员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但我们的战斗岗位同样重要。我们只有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党的声音不走样,群众的回应有温度。”
由于职业关系,马吉成患上了肩周炎、颈椎病。然而,他和平常一样,天天上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赶写紧急稿件,他连续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时间,写到次日天亮是经常的事。遇到突发事件,采访到凌晨才下班,走在空荡荡的回家路上,寒冷、饥饿不时袭击着这位年过半百的老新闻工作者。回到家,看着窗外清冷无声的月光,他在手机微信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如此沉重。我一直以为,在危急险难面前,只有那些冲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志愿者、镇村干部才是真正的战士;而我虽在幕后,但也尽己所能,做一名合格的‘战士’。”
面对疫情,他不退缩。在这场大考中,马吉成快速反应、坚守奋战,通过线上新媒体联动、线下全覆盖宣传等措施,及时将夹信子镇党委、政府防控政策、防控措施等送到千家万户,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稳定人心,增强信心、汇聚民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他每天奔走在抗“疫”一线,渴了喝杯开水,饿了吃桶泡面。寒风凛冽,但他始终握紧手中的笔、把稳摄像机,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晃动一个镜头。不少人谈“疫”色变,但他毅然走进医院、来到卡点,蹲点守候、跟踪采访抗“疫”第一线的人和事,把党和政府坚定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把各方面同心战“疫”的场面第一时间呈现出来,赢得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50多个抗“疫”的日日夜夜,马吉成不畏辛劳奔波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加班加点忙碌在电脑桌前,用新闻稿件记录抗疫行动,传达抗疫措施,凝聚抗疫人心,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充分展现和印证了马吉成敢打、能打、善打硬仗的作风。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