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标语“飞”向空中!巴彦警方开展“四位一体”反电诈宣传
作者: 郭宪勇 隋国松 时间:2020-06-15 来源:哈尔滨市公安局
环球传媒网6月15日讯(郭宪勇 隋国松 王一洋)为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良好秩序,提高广大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能力,哈尔滨市公安局巴彦县局因时制宜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宣传热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宣传内容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点赞。
“空对地”覆盖,拓展宣传辐射范围
巴彦县公安局充分发挥无人机辐射范围广、调动效率高的特点,组织调集悬挂着反诈宣传标语的无人机,从城区的步行街上空飞向全县各村屯,打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警惕性和防骗意识。同时,为确保精准覆盖,靶向动态宣传,还采用了无人机高空巡逻喊话宣传的方式,将诈骗的形式与手法一一道明,把防诈骗安全知识传递给每一个人,预警提示群众防止上当受骗,保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无人机悬挂宣传条幅开展宣传过程中,群众纷纷被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所吸引,将目光投向空中的同时,牢记了民警精心制作的反诈标语,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面传面”播放,提高群众知晓率
为强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力度,巴彦县公安局利用县域内LED大屏幕,向群众宣传投放反电诈宣传视频,通过不间断循环播出,生动形象地为群众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特点和相关的预防措施,有效提高反诈骗宣传曝光率,初步形成反电诈宣传“全面覆盖、家喻户晓”的浓厚氛围,让诈骗手段“人人皆知”、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点对点”宣传,增强解答针对性
各派出所民警深入居民区、商场、超市等场所,与辖区企业商户负责人、财务人员以及老年人等容易成为电诈目标群体“零距离”互动,以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法律普及、现场解答群众问题等多种方式向群众讲解“冒充公检法”、“网络购物退款”、“扫二维码诈骗”等常见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和手段,帮助群众筑牢防骗安全网,远离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心连心”沟通,浓厚舆论宣传氛围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各基层派出所民警走进大街小巷,穿过胡同深处,将防范电诈海报张贴到明显位置,同时充分发动志愿者,积极争取企业、商家的支持,共同投入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中来,最大限度拓展宣传覆盖面和宣传视角点,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获取更多群众的支持,形成了“人人识诈,全民反诈”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格局。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举全警之力的大会战,是一场勠力同心的阵地战,是一场守护诚信的保卫战,通过警民共同努力缔造全民反诈意识,形成“人人喊打、人人防骗”强大声势,净化互联网生态空间,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