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农信社:抱住“小康路” 放活“暖心钱”
作者: 郭宪勇 王海龙 时间:2020-09-17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9月17日讯(郭宪勇 王海龙)春天,全村最早整地泡田育苗插秧,让自家5公倾水田泛出诱人新绿;秋后,历经一春一夏精心伺弄呵护,攒着劲儿拔节、孕穗、成熟,一地金黄。金秋时节,大病初愈后的富锦市锦山村农民董桂峰的一家五口,个个脸上像挂着露珠的稻苗、压弯了腰的稻穗,映光放采。
“到啥时候都忘不了,当一家之主脑出血外出看病,家里只有两位老人领着孩子守着粮堆卖不出发愁打蔫时,是富锦信用社关键时刻拽了我们一把,帮助储粮卖粮变成现金,又及时发放贷款解决今年种地所需,否则我们这个家恐怕早就撒架撂片了。”董桂峰的家人难掩内心激动。
战疫前战疫中防控与复产同步进行时,线上线下齐给力。在全国产粮大县、“北方粮都”富锦市,今年备春耕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好于去年。玉米大豆种满种严,全部种在腰窝上,水田插在黄金期,无一户因资金短缺种不上地。特别年份,又夺得了一个稻谷飘香的好年景。像董桂峰这样,得益于富锦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式帮扶爬坡过坎的农民上万户、中小微企业上百家。
点多面广,支农支小,扶大扶壮扶强。在全市9家金融机构中,富锦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第一家最早复工的金融机构,涉农涉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保障从未卡壳断档缺位,1亿元疫情防控和8亿元备春耕专项信贷资金,笔笔都投在了刀刃上。同时,也实现农信社自身业务发展好于预期、好于同期、好于同业。截至8月末,富锦联社各项存款余额546,219万元,较年初增长17,527万元,增速3.32%,较去年同期增长29,390万元,同比增幅5.3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6,624万元,较年初纯增34,714万元,增速42.38%,较去年同期多投14,433万元,同比增幅58.27%,存、贷款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本年度中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投放180户19,326万元,较年初增长4,589万元,增速31.14%,较去年同期多投2,897万元,同比增幅171.22%,其中稳企稳岗贷款累计投放53户9,008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压力。
“端牢中国饭碗,稳住粮食压舱石,助力中小微稳中求进,确保全市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如期奔小康,信合人提供了不竭的金动力。”富锦市一位主要领导说。
背起“余粮袋”,都当“销售员”
2019年11月末,新任富锦市农村信用联合社理事长的张百思接手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历史包袱重,陈欠多,又逢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市仅2149户重灾户,农田受灾面积就达173万亩,涉及贷款金额1.4亿元,同时,由于粮库开库晚12月25日才大面积收购秋粮,再加上年后疫情影响,收粮的商贩进不了村,导致全市712万吨余粮不能正常出售,百姓米袋子鼓了,钱袋子瘪了,直接造成农信社6713户6.2亿元到逾期贷款回收不畅,放款乏力。
“山,推倒了就是路;包袱,想办法卸下来就是生长点,危机就会变成发展新机遇。”坚持带头深入基层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佳木斯市农村信用联合社领导,不断地给基层打气壮胆鼓劲儿。
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和老套路,辩证地审视研判分析寻找挖掘危机中蕴藏的新机,“钉”在富锦四十天未回一趟家的张百思,和副主任张宇、监事长鲍义龙以及17个乡镇网点的80多名信贷员,很快形成了共识:“背”起农民余粮袋,换回农民种地线。
锦山村董桂峰一家的遭遇,就是被走村入户的农信社“卖粮员”发现的。得知这一情况后,锦山信用社主任刘仁新马上驱车进村调研,及时联系铲车帮助董家余粮倒堆防捂,通过朋友联系收粮商户免费进行临时仓储保管,最终将董家110吨水稻以26万元成功售出,比后来的收粮企业基准价多卖了13200元。董桂峰治病有了救命线,董家媳妇很快结清了信用社12万元贷款和利息。今年3月董桂峰康复出院,锦山信用社又及时为他家新贷5万元,解决种地资金缺口,信用社副主任丁明强还上门帮助董家下载注册手机银行,耐心教借款人如何进行放款、足不出户偿还贷款、再次贷款出账及转账交易等项业务知识,从申请到投放2天内全部完结。
董家云开雾散。董桂峰病情日渐康复,能够自理,贷款既缓解了一家的经济压力,也一定程度缓解了一家的精神压力。眼瞅着水稻一天比一天成熟,丰收在望,预计产量高于往年,董家的日子在“多事之秋”被燃亮了。
向阳川镇友谊村71户种植户的7000亩地去年全部遭灾,其中绝产6000余亩。择林信用社主任缴立龙与村干部及贷户积极沟通协调,拓宽销售渠道,仅10天时间就帮农户在贷款到期前将余粮全部售出,并偿还了全部贷款。开春购种置肥一点没耽误。“多亏农信社帮助卖余粮贷款救急,送来了及时雨。”
富锦农信社在争得富锦市委市政府开出“特别通行证”的大力支持下,对粮食收储企业给予信贷扶持,同时,在确保疫情期安全的前提下,将粮食收储企业引进农家大院,现场化验、现场定价、现场收购,仅此,就帮助87户农民销售余粮3718吨,变现近千万元。
契而不舍,久久为功。截至8月末,富锦联社当年累计到期贷款7.48亿元,已收回到期贷款7.38亿元,贷款回收率高达98.62%。
放活“暖心钱”,都做“创新人”
特殊时期,更需要特别能担当、特别能战斗。
改革创新依然是特殊时期走出“封闭”实现特别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上级信用社撑腰,基层社放开胆子放开手脚底气足。
疫情前,富锦农信社为受灾户建立“绿色通道”:立还立贷、随还随贷、三日放贷,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战疫中,防控与复产同步进行时,富锦市农信社改革创新频出。
优化服务方式,线上放款零距离。线下遇阻辟新路,线上借助互联网撬开稳中求进的大门。疫情期间,原有“土地经营权抵押”的贷款品种,因需要经管局土地平台办理抵押登记后方能放款,相关业务部门无法办理,富锦农信社打破壁垒,创新推出“农户线上互保贷款”,保留原有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授信额度,通过“不见面”线上申请、线上授信、线上发放的新模式,确保农户生产经营资金不减少。同时,全面推行“E农贷”手机贷款新业务,全天24小时智能服务;在26个城乡网点设立信贷专柜,公众号预约,一站式服务。对于新客户,只需提供主要的证明电子资料,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即可受理并得到贷款,实现了“贷款不求人”。还通过人民银行佳木斯分行、市银监局、市金融服务局联合设立“佳速融”融资平台,借助富锦市金融办在政府网站,宣传推介富锦联社贷款产品。农户普遍都是受益者。到目前,全市线上办贷客户达到6242户,贷款额度达5亿元。头林镇解放村农民李泽今年种了15公顷水田,他说:“要在往年,我得需要多次到信用社提交各种材料,今年在家通过手机APP提交授信材料,不到半个小时,10万元贷款就到了银行卡上,种地的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建立微信群,信贷需求供给无盲区。通过建立以信贷员+涉农部门+村两委干部为支撑的微信群,将全市404个自然村的农民链接到一起,实现微信无缝链接全覆盖,动态式掌握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生活发展需求,建立贷款需求信息库和台账,借助移动办公等科技手段,第一时间“靶向”对接,分忧解难。年初以来,已累计投放备春耕所需贷款8260户7.15亿元。5月20日,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获悉,砚山镇福祥村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因遭灾,今年生产经营资金遇到新的缺口,农信社理事长张百思马上带领贷款审批委员会成员一行9人进村了解情况,第一时间与富锦市工信局联系,将福祥合作社列入稳企稳岗名单,第一时间帮助协调担保公司解决合作社抵押物不足无法授信额度问题,并于5月22日将一笔300万元、月利率4.02厘的低息农业经营贷款发放到福祥合作社的账上。合作社335公倾水田很快插秧放绿,合作社负责人福祥村党支部书记姜驰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段时间我天天上火、四处借钱,如果耽误了农时对村民真是没法儿交代,太感谢政府和信用社了。”
激活政策一池春水,浇盛“稳企、稳岗、稳农”希望之田。
去年涝灾,今春疫害,农户创收渠道受阻,一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基础资金匮乏。富锦农信社在政策惠农振兴中小微企业上,播光传热,连连推出新的举措。依照农户信用年限进行差异化评级,通过开展信用村评定,对全村贷款户在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无逾期、无不良记录的统一下调利率3.744个百分点,降幅41.77%;推出“农金贷”产品,凭客户用信年限,分四个档次下调利率,仅此备春耕阶段就为农户节省利息成本1700万元。
助力中小微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复市复商,既有利于稳企稳岗安稳环境,又有利于安排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打工增收。富锦农信社“好戏连台”。联社以前期成立的“不动产登记窗口”为契机,在联社小微企业贷款服务台中心成立贷款“一站式”服务窗口,建立“不动产抵押登记窗口”、“担保公司”、“评估公司”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不到5个月发放贷款13477万元。通过出台“两免一不”,即免去农信社客户经理到就业局、政策担保公司核查环节、免去贷户在就业局、担保公司、银行三方之间来回“跑”办理手续的冗长环节、不收任何手续费用,贷款产生的利息由财政部门贴息的优惠政策,助力双创,到目前已累计发放大学生和下岗职工创业贷款207笔1585万元。对存量12250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坚决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通过立还立贷、办理无还本续贷或展期的方式,支持可持续发展。对于药品、防护品等疫情防控企业,主动对接,“应贷尽贷”,疫情期发放贷款1590万元。让利降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260万元。通过富锦市工信科局与152家县域内中小微企业进行稳企稳岗对接,完成授信7000万元,已发放贷款3400万元,稳定就业人员273人。同时,还将中小企业贷款结息方式由月结息调整为季结息,缓解了疫情期间资金压力。
从事大米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富锦华泰公司,急需资金收购水稻,保障南方市场疫情期的大米供应,富民信用社将信息反馈富锦农信社后,联社贷审会于当日现场办公,次日就为该企业放款500万元。华泰如鱼得水,很快比原计划多收购水稻2000吨,解决了农户余粮变现之困,随后还通过拼多多、天猫商城进行网上销售与线下实体销售相结合,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受疫情影响,大豆深加工企业富锦福慧的产品销路一度受阻,为帮助企业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难题,富锦联社理事长张百思带领领导班子主动到企业选货,为其申报由省联社与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联手打造的“农信带货、助农兴农”系列公益活动,成功参加了佳木斯市联社6月23日和黑龙江省联社8月2日两场直播活动,累计销售16500余单,销售金额57.4万元,促使多家公司主动联系福慧购买福慧产品。为保障加速企业生产资金周转,富锦联社还适时向福慧发放贷款500万元。
跑热“乡间路”,都是“服务员”
战疫,前所未有。
逆势前行,“富锦信合加速度”。
疫情按下发展暂停键。
富锦信合人线上线下启动了服务的奋进键。
面对疫情,中小企业一时发展滞缓,为备春耕和中小微提供“金动能”不能停。
富锦联社领导第一时间申请拿到了政府特批的“特别通行证”。联社理事会第一时间决定成立了覆盖17个乡镇的备春耕疫情服务大篷车队,专门用于农户备春耕业务输的接送,确保工作人员进村入户现场办公、采集信息、评级授信、辅导农户学习掌握手机银行放款操作流程和技术,一对一指导接受能力较差的农户,帮助放款。对于基层信贷需求,联社理事会带头立规打样:马上办,现在办,件件不跑空,事事有结果。得知友谊村受疫情影响购买备春耕生产物资资金不足的信息后,富锦联社一村一策,马上召开关于提高信用村授信额度的线上会议,将友谊村农户贷款利率下调3.744个百分点。会后,择林信用社客户经理杜焱连夜联系友谊村两委领导,进一步宣传信用村贷款政策,逐户联系讲解贷款政策,权衡融资成本,利用线上办贷,一次为30户农民贷款241万元
发表评论须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