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先锋】一路耕耘一路歌
作者: 崔晶 任红禧 时间:2020-12-02 来源:奋斗党的生活
清晨六点半,孙伟明起床推开驻地大门,发现门口摆放着一袋热气腾腾的煮玉米和一兜新摘的水黄瓜。类似“等在门口的惊喜”,对工作队来说已不是第一次,而且近两年越来越多。
虽说是一份匿名的心意,但孙伟明知道,这是村民们拿他当自己人的一种信任和亲昵。
孙伟明收获驻地小园蔬菜
点亮村民心头的“灯”
照亮未来的路
没有青山庇护,没有河流滋养,地势低洼且盐碱地偏多,蓬生村就是这样一个地处偏远、贫困发生率占23%、村集体负债700万元的深度贫困村。

孙伟明在为蓬生村谋划种植品种
入村后,孙伟明和工作队通过近两个月的持续走访,最终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98户,并将每位贫困村民的需求一一记下,并向派出单位——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交了捐建基础设施的申请。
孙伟明(左一)帮助贫困户协调危房改造事宜
钟大爷与老伴儿相依为命,常年住着只有两扇小木窗的低矮土房。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过程中,钟大爷的土坯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亟须翻新改造。可钟大爷却坚决不同意,觉得家里也没人张罗盖房。在蓬生村,有钟大爷这样想法的留守老人还有两户。
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带村民找希望
脱贫攻坚的决胜号角已经吹响,孙伟明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村里要想挖掉穷根,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才行!”
随着脱贫政策的落实,富裕县统筹260万元,在蓬生村投资光伏产业。2017年年末,村里的光伏发电开闸了,每年可以为全村80户兜底保障类贫困户提供每人800元的稳定增收。与光伏这一“阳光产业”同步,孙伟明想方设法为村里寻求脱贫门路。
村里陈欠债务高达700万元,孙伟明比谁都急。他运用金融专业知识,仔细分析村里的债务情况,并多次与债主沟通协商,通过运用村里闲置土地进行资源抵顶的方式延长偿还期限,妥善化解了村里的外债负担,蓬生村一下子“轻装上阵”。
在2017年春节前的一次入户走访中,贫困户朱丙江的愁容引起孙伟明的注意。一问方知,朱丙江年初和11名村民在一个公路项目工程队里做力工,大半年的工期结束了,可38万元的工钱却迟迟要不回来,眼看要过年了,朱丙江急得团团转。
孙伟明听清情况后,一面申请法律援助,一面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联系施工队,几经周折与协商,最终在春节前帮村民们成功讨回了工钱。
在孙伟明的“奔跑”下,2018年4月至8月,蓬生村先后通过县初审、市复审、国家级脱贫验收,实现脱贫出列,贫困户由298户降至12户。
孙伟明(右二)与贫困户沟通捐赠母羊饲养情况
预计到2021年,这102只羊可带动40户领养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
养殖先行,种植也要跟上。
孙伟明(右一)协调中蔬集团为蓬生村捐赠设施农业
同样蓬勃生长的
还有“后浪”
每次进屯入户,孙伟明都会把鲜红的党员徽章戴在胸前。
三年前,蓬生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严重、党建专干缺失、办公电脑无人会用。如何改变软弱涣散的现状,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蓬生村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在带民致富的过程中,孙伟明十分注重对后备力量的培养。
张志国是一名“90后”,大专毕业后选择回村,一边务农,一边自主创业开办了快递业务。2018年5月,蓬生村脱贫验收工作进入最后的紧张阶段,看到孙伟明带着工作队每天都加班加点忙到深夜,张志国主动提出帮忙做一些电脑录入文档整理等方面的工作。
孙伟明(左二)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在驻地合影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