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打通“最后一公里” 美了村庄 富了村民
作者: 郭宪勇 马淑芬 时间:2021-11-17 来源:宝清县委宣传部
环球传媒网17日讯(郭宪勇 马淑芬)清澈的河道,青黄的稻田,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岸边垂钓或跑步锻炼,组成了一幅和谐秀美的农家风景图。这是宝清县夹信子镇推行“河长制”,让生态美景回归的一个缩影。而河长制带来的不仅仅是河水的清澈、干净,还有无限的生机。
守好“责任田” 化解河湖末梢难题
一大早,任重晨打开手机软件,刷脸签到、设定路线。作为夹信子镇二道村的村级河长,他又开始了巡河,“每周两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守好家门口的河,这是咱分内的事。”
任重晨沿着蜿蜒的挠力河前行,他仔细扫视四周:“巡河要眼疾手快,水里、岸边、排水口,犄角旮旯都不能放过。”
村级河长干什么?2020年11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任重晨有了“河长”新身份。他坦言:“既然当上河长,就要守好‘责任田’。”任重晨不仅定期巡河,还组织村民成立了保洁队,与养殖户谋划转型,“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几年下来,挠力河变清变美了。”
村级河长上岗,发挥积极作用。“乡村河道就像是‘毛细血管’,点多面广。过去因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河流存在水体萎缩、水质退化等问题。村级河长巡河护河,有效解决了河湖治理的末梢难题。”夹信子镇镇长胡锋说。
目前夹信子镇有镇级河长5名,村级河长14名,村级义务巡查员33名,保洁员87名,四级网格形成治理合力,整治河道、绿化环境,一系列举措让宝石河、挠力河重焕生机。
“千里眼”“网格化” 推动治河向“智”河转变
青山碧水间,宝石河蜿蜒流淌。夹信子镇勇进村的村级河长林海飞手持遥控器,操作无人机稳稳升空,从几米高的地方俯瞰,河面一览无余。
无人机巡查,让林海飞有了“千里眼”,他感叹:“高清镜头扫描,画面清晰地显示在遥控器屏幕上。躲在旮旯里的枯叶、生活垃圾都逃不掉电子眼的监控。以前来回巡河一趟要一个小时,如今无人机二十来分钟就能搞定,画面还能反复回看。”
一张网,从河里延伸到岸上。治水不单靠政府,还需全民行动起来。该镇畅通投诉渠道,每条河设立河长制公示牌。在全镇营造浓厚的护河、爱河氛围,广泛宣传发动,走进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保护母亲河”活动。聘请老党员、村民代表、企业家代表担任监督员,全程参与“河长制”工作。
“请各位村级河长抓紧完成本周巡河任务。”在夹信子镇河长制的微信群里,镇河长办工作人员及时提醒,“巡河情况录入后台,上级河长可及时监督履职情况。”据了解,目前夹信子镇初步建成“无人机+网格化”河湖监督检查系统,各村积极建设“河长+”体系,打造“天、空、地、人”立体化监管网络,建设“智慧河长”。
治水治岸村庄美 乡村振兴“活水”来
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村级河长将巡河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挠力河绕村流,垂柳依依、河水盈盈,把团结村装扮得格外美丽。变化来之不易。过去,挠力河水环境差,村民怨声载道。村巡河员马学武回忆,“生活污水乱排、垃圾乱倒,河道淤积严重,都是‘老大难’的问题。”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团结村统筹推进治河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污水、清垃圾、修河道,从治水到治岸,一系列硬举措推出。村里的农户完成厕所改造,河道进行清淤拓宽,8名保洁员定期清扫,从根子上解决水环境问题。
水清景美,促进兴业富民。挠力河是风景线,更是经济线。依托挠力河优秀传统文化,团结村建设鲜食玉米冷冻库项目。投产至今,已实现销售收入560万元,带动村民劳务增收1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连续三年带动全县946户脱贫户稳定增收,为200多个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4000多元。
“乡村河流承载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作为河长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村级河长应继续履职尽责,发挥沟通上下级、联通上下游的作用,坚持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将河湖治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夹信子镇政府镇长胡锋说。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