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交警完善服务 实现“就近办 便捷办 舒心办”
作者: 郭宪勇 黄庆 时间:2021-06-04 来源:哈尔滨市公安局
环球传媒网6月4日讯(郭宪勇 黄庆 高阳)“感谢交警同志,帮助将我们企业名下的百余台车辆预留电话统一调整为一个号码,方便了企业对旗下机动车的管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运营效率……”近日,哈尔滨索非亚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专程来到交警支队车管所,并送来一面印有“情系群众、温暖服务”的锦旗,向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民警表示感谢。
办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才能赢得民心,才能有大作为。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驾管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回应民生诉求,立足主责主业,增设服务网点、提升服务质效、完善服务举措,实现群众“就近办、便捷办、舒心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增设服务网点,实现群众“就近办”
交警支队车驾管部门通过不断缩小服务半径,在服务群众上下真功、用真情,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多措并举,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便民红利。
大力开展“警企”合作。交警部门在全市111个汽车销售企业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为群众办理6年免检车辆检验合格标志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核发等业务。在其中的26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实行购车、缴税、上牌“一站式服务”,真正普惠于民。同时大力推进公安专网建设,先后成立3家“无警化”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全部使用公安专网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转移登记、补换领牌证等业务,真正放权于企业。
全力推动“警医”合作。与全市70家医疗体检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专网互连,共享驾驶人体检信息,《驾驶员身体条件证明》由过去的“医院—群众—窗口”纸质传递优化为“医院—窗口”信息化传输。
强力深化“警邮”合作。与中国邮政集团哈尔滨分公司签订警邮合作协议,在前期邮政部门负责网办业务邮递业务基础上,拓展合作领域,利用邮政网点数量多、分布广等优势,不断开通“警邮”交管业务代办点,办理6项车驾管简易业务。目前,全市共有“警邮”合作点32个,累计办理业务超5000件。
提升服务质效,实现群众“便捷办”
交警支队车驾管部门始终秉承群众即是亲人的服务理念,不断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确保工作效率更高,服务更周到。
办事要件更少。深化“放管服”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实现申请材料的免复印、免填表、免拓印、免提交购置税证明、免提交医院体检证明等“五个减免”。对补换领、审验驾驶证等18类简易车驾管业务,申请人凭本人身份证明一证即办。
业务流程更优。简化外籍驾驶证业务办理流程,协调市局相关部门授予窗口民警出入境查询权限,无需群众再提交相关证明,核对人员信息更精准。同时,直接通过互联网邮箱接收有资质翻译社的外籍驾驶证翻译文本,免去群众递交环节,减少往返次数。
网办功能更强。依托“交管12123”手机APP,拓宽网办渠道,实现驾驶人自主约考、驾驶证补换、延期、六年免检车辆申领合格标志的等25项车驾管业务“掌上办”。4月30日,“学法减分”功能上线,符合条件的驾驶人,参加网上交通安全教育学习、考试就能减免部分交通违法记分,每个记分周期累计最高减免6分。
为更好服务群众,证照科设置警力在车管所一楼服务大厅专门为群众指导办理互联网选号业务,每次群众挑选到心仪的吉祥号,大厅里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完善服务举措,实现群众“舒心办”
交警支队车驾管部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提升群众服务体验。
实行贴心服务。在车驾管服务大厅设置专线电话,提供疑难业务咨询、驾驶人考试退办、异地清分、消除因数据更新引起的驾驶证状态异常业务办理服务。群众只需拨打电话,报送自己身份证相关信息,经窗口民警核对无误后即可办理,实现“不见面”办公模式。
实行随心服务。依托“冰城公安”微信公众号,建设互联网“驾驶人考试模拟考场”系统。系统含括了驾驶人科目一、科目四考试的所有题型与题目。考生只需登录微信公众号,即可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模拟考试,节约考生时间与经济成本,方便快捷。
实行暖心服务。在车驾管服务大厅一楼设立“无障碍考台”,专门供行动不便或身体有缺陷的考生使用。考生通过专用电脑,即可完成系统登录,指纹认证,理论考试、成绩上传,答卷上传、评分等操作,考台上方摄像头有效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