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出入境管理局“为民办实事”掷地有声
作者: 郭宪勇 黄庆 时间:2021-06-01 来源:哈尔滨市公安局
环球传媒网6月1日讯(郭宪勇 黄庆 郑飞)“出入有境,服务无境”对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全体民警来说,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早已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具体表现。尤其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出入境管理局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群众工作动力,一切以群众满不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对工作流程“精加工”,对服务态度“用真情”,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每一位办事群众的“笑容”。
优化流程提效率,延时服务暖民心
“让来办理出入境业务的群众‘只跑一次’,这是所有出入境民警始终追求的工作目标,我们就是要从办事群众视角出发,不断提升为群众办事的工作效率,让每一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出入境管理局受理科科长唐哲说。
群众办证时间从之前一个小时,已缩短到目前不到10分钟,这都要得益于出入境管理局从工作实际研发应用的“电子填表”和“快捷照相”两个服务系统,通过将群众咨询、照相、填表、审核四个环节整合到一起,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功能,原来群众办证需要6个环节排3次队,现在仅需3步基本不排队,实现了“随到随办、即办即走”。
方便群众办事,离不开科技助力。走进出入境管理局一进门,就可以看到20多台排列整齐的证照自助办理设备。目前,出入境管理局已在所有窗口配备了照相、填表、签注、取证等自助设备,插入身份证,补全相关信息,所有程序均可自助完成。自助办理时间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2分钟。依托自助设备,实现了部分审批手续无纸化,把置换出的警力最大限度投向窗口。
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出入境管理局推出远程办理和代办签注服务。申请人只需关注“哈尔滨出入境EMS再次签注微信平台”或拨打服务热线电话,按照操作提示即可完成办理,快递上门取证、送证到家,让群众尽享足不出户的贴身服务。
此外,出入境管理局还推出节假日延时服务举措,群众在周六和节日期间也可以办理出入境业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假期,全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连续5天开门办公,并为有紧急出国(境)需求的申请人开辟受理申请绿色通道。期间,各接待大厅接待群众150余人次,为有紧急情况申请人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42件次,解答群众电话咨询72件,发放证件21本。
推出12项举措,服务老年人献爱心
“我腿脚不便,正发愁如何办理护照,没想到民警同志还特地来家中帮我办理,真是太感谢啦……”5月7日,出入境管理局启动“上门办证绿色通道”,为想要去德国治疗多年顽疾,但腿中还插着钢钉,不方便前往窗口办理护照的石大娘,上门办理了护照,解了石大娘燃眉之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年人出入境管理服务工作,帮助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信息技术遇到的困难,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聚焦老年人服务需求,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12项便利老年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新举措,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周全、更暖心的出入境服务。
提供敬老“我帮办”服务;
特殊情况提供上门服务;
开通老年人预约专线;
开通“健康码”核验快捷通道;
开设优先办理窗口;
简化老年人办证照片采集流程;
增加自助服务网点;
提供多种缴费选择;
开通政务服务平台证件速递服务;
改善老年人网上办事体验;
增加服务老年人便利设施;
为老年人提供容缺受理服务。
以上12项便利老年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新举措,处处体现出出入境管理局用心之处,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切实让老年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更省心、更省力、更省时、更省事。
启用12367服务平台,沟通无障碍用真心
为进一步提升出入境管理工作“放管服”水平,方便群众获取出入境管理信息、享受便捷政务服务,出入境管理局于4月份启用国家移民管理机构12367服务平台,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人工服务,及时处理群众疑难问题,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精细的出入境咨询服务。
12367平台启用后,很快有2名原我市居民来电咨询,请求协助查询曾经在出入境管理局办理的证件档案,以证明其原有的中国公民身份。
群众的需求,就是出入境民警工作不竭动力。民警了解到,两名日籍华人均为1994年办理的护照,已经超过证件档案保存期,查询难度非常大,但民警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经过对1994年现存档案逐一进行查找,终于找到了两本档案,完整交到了查找人手中。
12367平台的启用后,又多了一个为群众提供咨询、求助出入境部门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共接到群众拨打咨询电话2015个,处理市本级疑难话务工单383件,处理省出入境管理局和国家移民局转办的疑难话务工单35件,进一步畅通了警民沟通渠道。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