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各地资讯> 正文

佳木斯郊区复制“美丽模式”变“吃田沟”为增收地

作者: . 时间:2015-07-07 来源:黑龙江

       本报讯(马永军 王冬 记者 郭宪勇)西格木乡民胜村沸腾了!郊区区百余名机关干部、乡镇负责人集聚西格木乡民胜村见证全区侵蚀沟治理工程的启幕。用复制“美丽模式”的实践为多年来治理侵蚀沟乏力的困局画上句点,为“吃田沟”变增收地的生态蓝图勾勒新方向。

数字的警醒最直接客观。1995年统计数据显示,郊区有2033条侵蚀沟,占地201公顷。而截止目前这个区侵蚀沟占地达到1180公顷左右,“吃地沟”每年以59.2公顷侵蚀耕地,如利剑一般高悬在农业生产者心头。

      今年,郊区自筹资金1200万元治理侵蚀沟重笔绘就民生画卷。工程启动前期这个区水务局、林业局长及相关人员到达伊春、拜泉、桦南等地进行考查,并制定了侵蚀沟治理实施方案。最终确定将复制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模式重点治理辖区侵蚀沟。整个治理工程拟通过三期进行,列入今年治理计划的为流失较严重的100条侵蚀沟,明年的中期将治理200条,长期计划于2017—2030年治理1000条。治理沟道将以点带面在竖起样板,用典型的示范力量带动各乡(镇)积极投入到侵蚀沟治理活动。

      农民“唱”主角是郊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标志性特点。模式复制到侵蚀沟治理工作具体体现在“一事一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多方参与。”

      他们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筹工筹劳等方式,充分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先规划,后实施”重点支持乡镇有积极性的村屯做好示范。立足各村经济基础、沟道的地形地貌、侵蚀情况等实际,每条沟采取不同的措施。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完善侵蚀沟治理的资金投入机制。

       据郊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侵蚀沟的治理需从上游着手,通过截蓄、导排等工程措施,采取沟坡兼治的办法,减少坡面径流,避免沟道冲宽与下切,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林草措施蓄水固土,以工程措施拦截径流,蓄滞泥沙,群体防护,分断拦蓄,使沟床趋于稳定。”

       “侵蚀沟治理迫在眉睫,如果不迅速行动把侵蚀沟治理好,那就是吃了子孙的饭,砸子孙的碗。今年一期重点治理的35条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5公顷,可保护耕地1750公顷。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让农民兄弟从治理侵蚀沟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郊区区委书记邱士林在启动仪式上的一段话在村民中引起共鸣,全场掌声一片。

       “三重效益,实现多赢”的目标落脚民胜村有迹可循,村干部袁爱国证实这点,“你看到的这片是村民李万库家的地,这些年因侵蚀沟发展减少了近8亩地。治理完他可以栽紫穗槐、苕条、杨树,苕条可以卖了做木耳菌,杨树大了也可以做木材。经济林产生的经济效益远比农作物效益高。今年,我们村将建241亩红树莓基地,预计亩效益达5000元,不仅52户村民将从中受益,集体还可收入10余万元。困扰我们这么多年的愁事通过治理都将变成好事了。”

       工程现场两台挖掘机挥展铁臂,村民们热情高涨地一锹锹、一镐镐将土回填,村民高振江一边干活一边高声表态,“党和政府为咱们大家谋福利,我们不出力谁出力!区里还支持我们在治理沟两侧建红树莓基地,这就是把钱塞进我们口袋的大好事啊,我第一个支持。”

       如何把变“吃田沟”为增收地,郊区早就算好了一笔经济账。仅拿100条沟的沟坡上水保林为例。治理完成后,共计造林41.95万棵,胡枝子种植94.93公顷,预计木材可获得经济效益4110.61万元,胡枝子22.78万元。

       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攒”下了生态财富。100条侵蚀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全部实施后,林草覆被率将从原有的5%提高到85%,侵蚀沟全部变成稳定沟,保水能力可提高每年88万吨,减少土壤侵蚀量8500吨。生态环境转优,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增强。郊区生态保护的步伐将愈发强劲,农民的热情和希望也将在实实在在的变化中被点燃。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