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大效益 汤原本地草莓抢‘鲜’上市
作者: . 时间:2017-03-03 来源:黑龙江
石岱鑫本报记者郭宪勇
图为苗亚凡在采摘草莓
“春风冻人不冻水。”在汤原县汤原镇兴华村的福宏葡萄草莓采摘园里却是不冻人的一派温暖景象:在30多厘米高、翠绿的草莓秧下,通红的绿色有机草莓生机盎然。
园主苗亚凡手上刚摘下来两盆满满的“红颜”牛奶草莓准备“穿衣”装箱。 “你看,现在都是在微信里销售订货。这是市里的顾客昨天订的10箱,草莓不够了我只能给他8箱。由于受气温影响,蜜蜂不出来授粉,第一批草莓比往年下来的晚些。”供不应求的订单使得苗亚凡应接不暇。
6年前,张福红和苗亚凡夫妇就开始在种植绿无公害草莓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据了解,20多年前,张福红夫妇种的是蔬菜,那时候就对种草莓特别感兴趣。6年前才去丹东学技术,回来再研究实践。前3年都是在实践中探索,根本不赚钱,从去年才开始有效益。
“咱家的草莓从根儿上就是绿色有机的。用豆饼、麦麸、秸秆发酵的水来浇苗,红色的硫磺杀菌消毒灯可以生物防治病虫害,直接杀菌,坚持始终无化肥无农药,自己养的蜜蜂为草莓授粉。温控技术也可省去平时的一些人工,在这打工的本村村民每个月至少收入2100元,最忙时10个人,其中贫困户2户。”苗亚凡告诉记者。
“市场上有8元一斤的草莓,我们的40元一斤,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品质做到了,老百姓自然认可我们的东西,这4个草莓大棚平均每个棚的效益达5.8万元,现在我们更有奔头了。”边装箱边笑着讲述创业之初辛酸的苗亚凡,始终是乐观向上的。
有了名气之后,2015年,张福红夫妇成立了福宏葡萄专业合作社,共有5栋葡萄大棚,带动当地农户2户。鹤岗、双鸭山等城市闻讯来学技术的农户逐年增多。
谈起新年新打算,苗亚凡精神抖擞起来。 “你看这中央一号文件提倡农民走发展绿色生态有机食品路线,咱家这不正好对路嘛,能与国家政策方针对路,也能跟上时代步伐了,我们今年的干劲儿更足了。今年的目标就是把草莓做好,成立草莓专业合作社,现有5户农户参与进来,带动本村更多对草莓种植感兴趣的村民,准备在大棚南边扩建一片草莓园区,以 最高价1.2万元,已经承包2万平方米土地来规模化种植草莓,种苗每颗的效益可达60%左右。”苗亚凡劲头十足。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有想法的苗亚凡认真学习,丈夫张福红已经在为合作社的成立而忙碌着,准备到辽宁去学习如何控制好温度,用锅炉还是电暖器或是地热来保持大棚里的恒温,来保证草莓的品质。2万平方米的草莓园区可产4.5万余公斤草莓。福宏草莓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可带动本村贫困户6户。
草莓大棚中,一边忙着接订单,一边采摘草莓的苗亚凡,她忙碌的身影在诉说着新农民的对发展的期待,晚霞的火红照映着张福红家红草莓的小天地。张福红夫妇的绿色有机食品种植的发展仅仅是汤原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一个缩影。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