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小菇娘装箱远“嫁”四方
作者: . 时间:2017-10-12 来源:黑龙江
徐畅 本报记者 郭宪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虽已秋意渐浓,一大早记者一行乘车来到汤原县竹帘镇兴顺村,刚到村口,“汤原县中娥菇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排大字便映入眼帘,厂房前停放着一辆大货车,一箱箱小菇娘即将被装车运走,工人们也忙的不亦乐乎。小小菇娘已成为黄艳国夫妇的“摇钱树”。
种植户韩宝忠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去年我种了三公顷的玉米,我俩口子一天到晚干活累的吭哧憋肚的,算上国家的补贴勉勉强强才赚了3000多元,听说种菇娘一公顷土地就能赚3万多元,这可比种玉米强多了,一下子激起了我的种植欲望”中娥菇娘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艳国激动地说。
记者帮搬运菇娘
通过对比,这让黄艳国萌生了种菇娘的想法,说干就干,去年年底,黄艳国便和其他四人一同去牡丹江大塘村菇娘种植基地考察,取得“真经”后,两口子经过反复研究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今年3月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成立了汤原县中娥菇娘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9名亲属成员入社。“由于是第一年种植,没有经验,预计种植25公顷土地,因技术问题,苗没出齐,买回的种苗果小不如在回收商处买籽的好,所以今年只种植了16公顷土地的订单菇娘。”黄艳国带着遗憾地心情向我们述说着。
瞧这菇娘多好啊
在2400平方米的钢构加工厂房里,记者看到这里有几十人正在忙活着挑选菇娘,在这里务工的工人多达40人。在合作社的引领下,不少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每天都能收入近百元。家住附近的荆春艳,每天六点多就过来挑菇娘干到八点多再去摘菇娘,“挑菇娘一小时赚6块钱,摘菇娘一小时能赚8块钱呢!我在这里都干了快一个多月了。”荆大姐乐呵呵地向我们介绍到。
黄艳国夫妇开心的笑了
荆大姐与我们交谈期间,记者注意到,她不时地捶打着自己的腰身和小腿。看得出来她腰疼腿痛很厉害。“没办法,家里两个女儿在上学都需要钱,虽然每天特别累但是咬咬牙坚持一下就好了,我在这每天干9个小时左右,连采带摘,一个月下来能赚近3000元呢!这也确实改善了我的生活,省得在家闲的‘五脊六兽’的还不挣钱。”荆大姐边干活还不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这时在一旁正装袋的黄艳国的妻子韩中娥接话说:“因为摘菇娘必须得等太阳出来后才能下地摘,早了有露水卖相不好看还容易烂,我弟弟家今年也种了一垧多地,今天雇了20多人正在地里摘菇娘呢,大家都挣着钱了,还有我大哥黄延军家种了2垧多地,已经卖了10几万了,这哪是菇娘灯笼果?分明就是摇钱树啊,哈哈!。”
黄艳国兴奋的告诉记者:“我自己今年才种了7亩多地,到目前已净挣40000多元了,这不还有厂里这些加上地里没出手的,收入肯定差不了。”
工人们忙着挑选菇娘
看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小菇娘被工人们打包装箱运往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这不仅让黄艳国心里乐开了花,同时让这里工人们也能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增加了一个渠道。面对这样一串串诱人的数字,黄艳国想带领社员明年大干一番,抢前抓早,扩大种植面积至50公顷土地。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订单再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村民受益,“明年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收益!”黄艳国坚定地说。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