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布首部《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2019》白皮书
作者: 记者郭宪勇 时间:2020-01-08 来源:黑龙江
本网讯(记者 郭宪勇)1月7日,由黑龙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重振雄风再出发·龙江这一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会上,黑龙江省首部《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2019》白皮书发布。
一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建设持续发力,体制机制建设日趋完善,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市场环境稳步向好向上,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与日俱增。
累计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592个
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黑龙江省委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成立了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印发《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人和事。累计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592个、精简文件会议40%,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824个。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全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呼叫中心,公开12346热线、电子邮箱、邮寄地址等,共接听咨询投诉电话4546次,接待企业来访751人次,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07件,办结1281件;约谈相关责任人105人次,问责处理28人,在媒体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0件,一大批困扰企业和群众多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办事不求人”为小切口带动大问题解决
黑龙江省政府将“办事不求人”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办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导意见》15条,并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全省13个市(地)及42个中省直单位细化了具体落实方案,强化“办事不求人”化风成俗的顶层设计,制定了相关制度措施。各地各部门认真查摆梳理“办事不求人”深层次问题,列明“办事不求人”易发事项的“负面清单”,累计公布“办事不求人”易发事项“负面清单”1082项。以哈尔滨市和公安、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为示范地区和示范单位,聚焦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持续落地见效。目前,“看病不求人”“上学不求人”“落户口、上车牌、办护照不求人”“办理海关事项不求人”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共建共治机制带动营商环境从“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
为切实改变优化营商环境“单打独斗”局面,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高位推动,在全省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参与”的大工作格局。组建省市县三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议事协调机构,将省委省政府发展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更名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推进落实。
将“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写入《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主体责任,形成了明晰的压力传导机制和工作倒逼机制。建立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率先在全国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13个市(地)和哈尔滨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共发放企业问卷2903份,填报指标3822项、数据49546条,把脉全省营商环境的现状,做到知短板明弱项;将营商环境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加大考核权重,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风向标和助推器作用。
同时,注重发挥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作用,采取“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人大代表参与”方式,开展了《条例》执法检查,共征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60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发挥各级政协的职能作用,共征集有关提案24条并全部办结。建立社会监督大格局,邀请262名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在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站(点)655个。据全省18个监测站显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营商环境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87.8%,对营商环境明显变化和变化感知度比例达93.0%。
全省上下注重发挥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作用,组织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和创新成果,推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黑龙江省发布首部《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2019》白皮书。进一步唱响了破除顽疾、团结奋进的龙江营商主旋律,引发国内主流舆论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营造了“人人皆为营商环境、事事关乎龙江形象、处处打造一流环境”的良好氛围。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