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多措并举护黑土 控退提质稳产粮
作者: 郭宪勇 王长海 时间:2022-10-25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环球传媒网25日讯 (郭宪勇 王长海 王春丽)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坚持把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到市级党委重要工作日程,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规划2020-2025》和《齐齐哈尔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的上下联动机制,以“长牙齿”硬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了黑土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提升。经全省测算全市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平均提高千分之一。
实施“田长制”保护黑土地。制定了《齐齐哈尔市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方案》,成立“田长制”办公室,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及责任部门。按照“逐层分解、逐级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相融合的原则,设置市、县、乡、村和网格、户“4+2”六级田长595225人,构建起了黑土耕地保护管理责任体系,使每块黑土耕地都有田长管理,实现了黑土耕地保护利用责任全覆盖。
强化科技支撑保护黑土地。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共建齐齐哈尔“黑土粮仓”保护科技示范区,研究攻关导致黑土地退化的关键因素,探索保护利用的技术路径。示范区以依安县和梅里斯区为核心,辐射嫩江流域,共部署6个研究项目与7个万亩以上攻关示范区。全市每年综合配套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粮豆轮作、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措施2000万亩次以上。
加强示范区建设保护黑土地。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进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工程,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加强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耕作制度,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改善了黑土耕地质量。2018年以来,全市统筹安排工程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养护等不同渠道资金4.72亿元用于黑土地保护,设立482个耕地质量永久固定监测点,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1243.8万亩。
推广“五种”模式保护黑土地。在讷河、依安、富裕等县平原旱田区,推广以秸秆碎混和翻埋还田为核心技术的“龙江模式”;在泰来、龙江、富裕等县大面积水田区,推广以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原茬旋耕和原茬搅浆整地为核心技术的“三江模式”;在克山、克东、拜泉等县坡耕地水土流失较大地区,推广以蓄水、导水、排水配套设施建设为核心技术的“坡耕地治理模式”;在龙江、甘南、泰来等县风沙干旱生态脆弱区,推广以免耕和少耕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技术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在拜泉、克山、碾子山等县区侵蚀沟较多的地块,推广修建沟头跌水、营造沟头防护林等综合措施为核心的“侵蚀沟治理模式”。
通过推广“五种模式”,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产能,全市粮食产量由2016年的238亿斤提高到2021年的247.3亿斤,增产9.3亿斤。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