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敏河农牧场:科技进步 厚植农业发展根基
作者: 郭宪勇 宋丽丽 时间:2023-05-18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18日讯(郭宪勇 宋丽丽 于化民)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诺敏河农牧场有限公司,以优管理、重科技、提产量为中心,厚植科技应用,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2022年,统管队小麦平均亩产净粮575.1斤;玉米平均亩产净粮1207.4斤;大豆平均亩产净粮316.1斤,实现高寒地区小麦、大豆、玉米单产的新突破,企业实现制净利润达到了1477万元,推动了诺敏河农牧场高质量发展。
“小”变“大” 农业机械化势头强劲
这个农牧场位于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集团最西端,地处毕拉河林业局林区深处,事业区总面积45.5万亩,耕地面积6.4万亩。现有生产(连)队5个,统管队1个,以一产农业为主要产业。
多年来,受林区小气候影响自然灾害频繁,种植模式、作物品种选择受限,发展曾一度陷入困境。为打破瓶颈期,积极引进先进科技,转变土地经营模式,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应用及农牧场改革举措的出台,拉动了企业利润连年增长。
整合土地资源,实现集中管理是科技兴农的第一步。“以前都是小四轮作业,作业效率低,质量差,土地产量低,自从土地整合大机械应用以后,作业效率翻番,产量逐年提升。”统管队队长刘海利说。
原来,诺敏河农牧场统管耕地由职工承包分散种植,只能依靠小四轮作业,土地产出能力有限。为转变这种被动的发展现状,公司在土地规范化管理政策上动脑筋,在提高科技种田水平上下功夫,在提升农机具使用率上动脑筋,将现有土地归纳连片,回收退休职工耕地,成立统管队集中经营管理。
转变种植模式变小垄成大垄,从破垄中将土地高效利用。加大机械投入力度,与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兴禾农机服务公司合作,引进约翰迪尔、凯斯等进口大型机械作业,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准,实时监控作业质量,可实现精准作业,高效完成。还聘请农业技术导师现场指导农业生产,助力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农艺技术应用到统管地的每一寸土地,让小四轮彻底退出诺敏河农业生产的历史舞台。
“少”变“多” 精种+轮作产量翻番
精种是农业发展跨越的重要一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品种选择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多年来,诺敏河农牧场一直在不间断的尝试新品种种植。公司处于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差,适宜种植的品种屈指可数。
为了打破现状,公司在精选品种上下功夫。外出考察+品种试种+科技引进+推广种植一条龙模式,将新品种引进农牧场,还通过与种业公司开展种子联繁合作,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落地生根,创造出更高的效益。粮食科科长陈庆东告诉记者:“2022年联繁试种的6个玉米品种,有个别的品种表现良好,突破1600斤。”今年正值春播,表现良好的垦沃2号被大面积推广种植。
品种选择不断更新,极大地促进了轮作换茬大面积推广的步伐。多年来,诺敏河农牧场由于长期重茬,为此导致产量增长慢,效益相对低。用诺敏河农垦人自己的话说:“不是想重茬,因为受气候制约,能轮作的作物太少。”
玉米试种成功以后,除常规大豆作物以外,玉米成为轮作换茬的主作物被种植户们接受,豆麦、豆玉等轮作家喻户晓。去年比2021年大豆亩单产245斤增长了70余斤。随之而来,汉麻、紫苏、白瓜等作物也走进了诺敏河,让重茬彻底成为历史,打破了高寒地区大豆、玉米、小麦不能丰产的常规。
“松”到“紧” 强化企业管理助发展
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振军为首的领导班子加大企业管理力度,对统管队实行成本逆控,采取“四定、四统一”的管理办法。即定作物、定产量、定成本、定责任人,统一农艺措施、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作业费用、统一播种时间。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和人力科学调配及合理管控,管理制度落实,工作任务落靠,使“诺敏河种植体系”顺利实施。
为确保统管队生产经营活动全面运行,公司成立以党政领导为组长的监督组织机构,下发了多项监督管理措施,对每块统营地从春播、夏管、秋收及整地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无死角监管,严查作业质量,严防跑冒滴漏,确保有效运作。
对招标的全部收获机械安装GPS定位系统,收获机械和运送车辆工作时间内不离监管人员视线。多重措施保证统管队各项工作质量,确保农业物资优质、足量投施到耕地中、作物上,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可查询、可追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积极发挥集团公司360公开招标平台的作用,使用车辆全部公开招标,在面向市场通过竞争降低投入成本,综合提高了经济效益。沃野田畴春风劲,科技种田增效益。诺敏河农牧场在改革中激流勇进,以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精准落实,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打牢了北疆粮食后方的基石。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