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林场夯实“党建+”模式 谱写产业发展新篇章
作者: 郭宪勇 连海生 时间:2023-08-10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10日讯(郭宪勇 连海生 于化民)绿水林场党总支紧紧围绕松岭林业局党委“红色党建优生态 绿色发展惠民生”的党建品牌,聚焦抓党建促产业项目发展这一关键环节,立足林场区域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以“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林下资源的优势,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上探索新路径,在特色产业创业的转型上实现新突破。
党建+产业链规划释放产业发展“源动能”
绿水林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以观赏、野果采摘、中药套种为主导的采摘园,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利用小扬气镇平房回收地建园,不断提升土地产值,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围绕“先保护、再利用”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林场广大党员和职工通过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主题党日+”等形式,带头为基地建设做贡献。采摘园占地面积19.5亩,其中绿园忍冬种植3500株;沙棘300株;兴安雪菊1000株,采摘园里饲养小笨鸡、大鹅等家禽。与此同时,林场与种殖户合作,利用闲置多年的菌包场9幢大棚种植“滑子蘑”10万袋,目前已晾晒出干品2000余斤。下一步将依托抖音、快手等销售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党建+精准施策摇出蜂蜜产业“致富路”
绿水林场党总支经实地调研,平岚管护站附近野花资源丰富,十分适合蜜蜂养殖,鼓励管护站职工韩相峰,利用在管护站长期值班的便利,率先搞起蜜蜂养殖。通过2年来的辛勤劳作和刻苦钻研,韩相峰不仅很快熟练掌握养蜂技术,而且还拓宽了蜂蜜销售渠道,使他很快便有了收益。在自己增收的同时,韩相峰不忘带动其他职工致富。在蜜蜂分箱季节,他都分出数箱蜜蜂转让给其他有意养蜂的职工,并在其技术方面给予扶持。经过层层传递,真正将蜜蜂养殖做成一个产业,一份甜蜜的事业,让职工在增收的同时,也为下步致富打通了新路径。
党建+家庭集中规模化养殖打出“特色牌”
绿水林场职工于海莉、李长岭通过前些年小规模养殖生猪,取得了养殖经验,林场党总支为了激励他们把养猪产业做大,多次进行政策引导,积极帮助其解决小额贷款,并在人员用工、猪舍维修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二人分别建成占地面积800、3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基地,开启了创业之路。今年,于海莉、李长岭生猪养殖基地共有660头,年均出栏生猪360头。随着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按目前生猪市场行情估算,预计到年底二人的纯利润可达12万元。
党建+综合服务中心拓宽“新渠道”
绿水林场抢抓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经过多次调研,决定盘活固定资产,利用闲置平房,成立绿水林场综合服务中心,以电脑维修,售卖办公用品、电脑耗材、工艺礼品、体育用品,制作牌匾、条幅,复印、打字、刻字、扫描、打印、照片、塑封、印刷等为经营项目,填补了林业局广告设计领域的空白。林场党总支研究决定让有电器维修、电脑软硬件知识功底的职工王德俭负责综合服务中心的筹建与管理。她毫无怨言,一手抓林场工作,一手抓中心筹建,在两个月时间,投资10万余元,建成占地面积48平米的综合服务中心,且产品质量好、口碑好,真正让职工和周边居民得到便利和实惠。综合服务中心开办后,林场与周边社区居民的联系更紧密了,没事一块聚过来唠唠家常,这样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在聊天中就了解到了,慢慢的综合服务中心也就成了民情“搜集站”、为民解忧的“联络点”。
绿水林场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用活用好“党建+产业”这把“金钥匙”,引导职工群众全方位多维度发展产业,推动林下经济产业一体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