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高标准农田 释放黑土地活力
作者: 郭宪勇 周睿 时间:2023-12-03 来源:虎林市委宣传部
环球传媒网3日讯(郭宪勇 周睿 胡宜修 张恩奎)黑土地作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黑龙江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指出,要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虎林市作为国家级产量大县,自2018年开始,将黑土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列为全市重点工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黑土地保护工作相结合,有效推动当地农业提质提效,以务实举措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在虎林市虎头镇富路村,刚刚卖了秋粮的种植户鲁海洲发现,今年的水稻亩产超50斤,比去年又提高了不少。这几年,鲁海洲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把自家1200亩水田“装修”了一番,通过削埂扩池,使原来大小不一又分散的小块水田变成“板正”的标准化格子田。一片不到5亩地的“小池”变成了几块18亩以上的“大池”,细算下来,耕地面积比过去增加了40多亩,高标准农田方便大型农机耕作,农业生产的投入降了,效益升了。鲁海洲说,今年水稻平均亩产可以达到1250斤,从18年响应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大池”种田让他得了不少实惠,特别是相关部门还匹配修建了田间路,这让他的田间管理和收获粮食都更加方便,高标准农田成了他们农民的致富田。
多举措保护 让黑土地越种越肥沃
在虎林市阿北乡新路村,建恒家庭农场的4200亩水稻已早早完成了收割。谈到自家的优质稻米,负责人郭建恒乐的合不拢嘴。他说自从自家的水田被列入了市里高标准农田的改造范围,种田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周边的农田路得到了重新修建,连限制农田整合的沟渠也都得到了良好的规范,如今,他的水田一眼望过去就是舒心,“板正”的大号田字格,春耕秋收都方便了很多,特别是农药施肥等环节,机械可直接进行有机肥喷洒,更有无人机精准作业,节本增效,黑土地也比以前肥沃了不少。郭建恒说,“除了机械化省人省力,这两年,农技专家每年秋天还会到地里取样化验,再根据化验结果给农户匹配“施肥配方卡”,科学配比,这样来年按照配方施肥,施肥量更精准了,跟之前比每亩地能减少化肥使用量30斤左右。特别是每年秋冬时节,市里还会组织抛洒有机粪肥,土地不像原来板结贫瘠,种出来的粮食品质更好了。”
全面深耕布局 激活黑土地更多潜力
过去一年,虎林市的农业生产成果显著: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0万亩,其中玉米91.8万亩,水稻92.5万亩,大豆74.2万亩。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达23亿斤以上,产量稳中有增。作为国家级产粮大县,虎林市的714万亩耕地总面积中,典型黑土占域内耕地总面积71.8%以上。2018年,虎林市将黑土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列为全市重点工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综合多种举措,在项目建设、农技农机、生物措施等方面深耕布局,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
在建设“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旱能灌、涝可排”的高标准农田过程中,虎林市将格田改造纳入建设内容,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实现每百亩水田改造后增加有效耕种面积4-5亩,全面掀起水田标准化格田改造热潮,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奠定坚实基础。虎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鑫表示,截至目前虎林市累计完成格田改造40余万亩,释放有效耕种面积1.91万亩,夯实当地农业生产基础,带动农民增收达6000万元。
虎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杜维良说“项目建设方面,我们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103万亩;农技农机方面,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次,完成秸秆翻埋还田1000万亩次,增施有机肥105万亩次,撒施商品有机肥560吨,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20万亩,提高了全市黑土耕地抗旱防涝、蓄水保墒能力;在生物措施方面,建立农业三减示范基地33个,示范面积150万亩,推广节药喷头1.5套,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669吨,统防统治作业面积750万亩次,降低了对黑土耕地的污染。经过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虎林市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4.1%,项目区耕层厚度提高3.6厘米。目前,全市已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82万亩。”
今年,虎林市被评为“全国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列入“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入围“2023年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虎林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发展新道路。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