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应用大龄秧苗晚插新技术!延寿新农人抢育“龙江第一苗”
作者: 郭宪勇 杨洋 时间:2023-03-15 来源:延寿县委宣传部
环球传媒网15日讯(郭宪勇 杨洋 钱玺勇)人勤春早无需催,追着春天生产忙。3月14日,在延寿县的“优质水稻主产区”加信镇,乡亲们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标准率先播下了今春第一粒种子,抢育“龙江第一苗”。一栋栋育秧大棚里,孕育着今年丰产丰收的希望。
走进加信镇太和村,乡亲们正在育秧大棚里有序地忙碌着。运种子、筛土、铺秧盘、播种、浇水……大家各司其职,秧盘被摆放整齐后,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和覆土机在育秧盘上轻轻走过,经过浸泡的水稻种子被均匀撒在秧盘上,覆土机再覆上一层土,不到两个小时,一栋大棚的2000多个秧盘育苗工作就完成了。
“今年播种育苗比正常提前20天,可别小看抢出来的天数,到秋收时,黑土地会用更好的收成来回报。”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告诉记者,今年首次应用大龄秧苗晚插新技术,抢农时、培壮苗,为的是做强高质高效有机种植。
育秧大棚内,多点分布的摄像头、传感器格外抢眼。北斗产业哈尔滨示范中心主任王刚介绍说,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是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实行水稻全生育期的数字化管理。育秧大棚里定时采集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监测秧苗长势,并实时传输到手机终端。而手机终端系统也与棚室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接,指尖轻点即可“点火”升温或“熄火”控温,从过去的“人盯”变为轻松的数字化管控、自动化操作,更利于秧苗茁壮生长。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应用了新的育苗技术,今年合作社将种植‘延寿香3号’‘哈粳稻10号’‘龙稻27’‘中科发5号’等10余个优质晚上熟品种,水稻亩产预计可比往年增加100至150公斤!” 姚宏亮兴奋地说,去年秋季,育秧大棚黑土层做了深翻,铺上了厚度达30公分的稻草,喷洒腐熟剂,再覆盖25公分的黑土层,让今春苗床变成了“温床”,为早播做足准备。
“加信镇是全国十大大米优质产区,也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重点乡镇。多年来,勤劳的乡亲们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摸索形成了一整套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做到了早准备、早扣棚,抢育‘龙江第一苗’,从而实现早插秧、早收割、新米提前上市,进一步擦亮了‘中国优质香米之乡’金字招牌。”加信镇党委书记高岩说。
“今年,延寿县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177.5万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总产稳定在13.3亿斤以上,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力争稳中有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延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那宏志介绍,目前,全县已提前掀起水稻播种育苗高潮,4月下旬水稻育苗播种结束、大田整地开始;计划到5月5日,玉米播种基本结束;5月10日,大豆播种基本结束;5月20日水稻插秧基本结束。保证农作物都播在丰产期,全力朝着今年的粮食大丰收使劲儿!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