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焦点网谈> 正文

有毒有害!年产值10亿元的海鲜大厂疯狂加“违禁药粉”?后续更惊人

作者: 官宣 时间:2023-03-16 来源:新京报、新闻坊


鲍鱼、海参等美味

不少人都很爱吃!

但背后的食品安全必须引起重视!

315前夕有媒体曝出

光鲜亮丽的“高端”海产品背后

或涉嫌非法添加有毒药剂

“药粉”泡发:

保质保鲜,色泽更好

315前夕,记者根据爆料,以操作工的身份进入一家海鲜加工厂进行暗访。这家公司是一家集海珍品养殖、捕捞、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企业。官网显示:企业园区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全年生产加工各种各类海参、黄金鲍等海洋珍品达1000余万斤,产值达10亿元。

在工厂一楼的车间内,摆放着十余个长约1米、高约80厘米的蓝色塑料水槽,槽内数百斤的“鲍片”正在被工作人员加水浸泡。每个槽内的水面都聚满了白色泡沫。

 

被“药液”泡发的“鲍片”更加滑嫩,散发出类似洗衣粉的味道。暗访视频截图

黄金鲍盛产于北非,实际是一种海螺,因为形似鲍鱼,所以在国内被称为黄金鲍。进货包装显示,这是一种名为“宽口涡螺”的海产品,产地为塞内加尔。

“里面加药了,保鲜、漂白,螺肉会更好看。”一位工作人员称,这些海产品切片实为螺肉,他们对外都叫“鲍片”。记者对比发现,经过2个小时的浸泡后,不管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鲍片”较之前都更加嫩滑,色泽更白亮。

 

左为未用“药液”泡发的黄金鲍,呈黄褐色。右为用“药液”泡发一小时的黄金鲍,颜色已经变淡。

 

“黄金鲍”被药液泡发后,药液呈现出红色

工人将泡好的黄金鲍与买来的鲍鱼壳组合。鲍鱼壳粘贴上螺片后,将以“喜宴鲍”、“鲍贝”等名称出售。

这种神奇“药粉”到底是什么?

面对记者询问

多位工作人员对此三缄其口

即使是每日称重

分配下药的工作人员

也称“不知道”

违禁添加剂:药粉含有毒硼砂

记者看到,在该公司的一、二楼两层加工区域内,多数车间和走廊内都装设有监控设备。然而,配置“药粉”的制冰间里,并没有安装摄像头,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配。

 

工人在制冰间里“配药”。

究竟是什么药?记者看到,这些装着“药粉”的外层牛皮纸袋和内层的塑料袋上,均未标注任何关于该产品的信息,唯一能够区分的就是纸袋上有手写的字母“G”和“B”。

 

为了弄清楚“药粉”的成分,记者在车间对两种药粉取样后,送到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化学实验室进行XRD物相分析检测,检测结果显示,“G”样本中主要成分均为硼砂,“B”样本也含有硼砂。

《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硼砂属于有毒、有害物质,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早在2008年,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就将硼砂和苏丹红等添加剂列入第一批禁止添加、使用的名单。

然而就是这个对人体会造成损伤,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仅在2月27日就被使用了四五袋,粗略估计有200斤。而这些被硼砂浸泡了2天的黄金鲍,出现在该企业的网店里时,打上了“放心美味”的字样。

 

工人将调配好的“药”放进水槽,加水稀释。

海参上色:边煮边染变“高端”

 

卧底调查期间,记者曾被抽调到海参生产线。在海参蒸煮间内,一筐筐原本泛青色的海参通过煮制后,最终变成了黑褐色。在该公司的网店里,这些黑褐色的海参,被称为“野生”“高端的海参”。

蒸煮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参煮过之后颜色变深,并不是因为被煮熟的原因,而是锅内添加有可以染色的物质,煮其实就是染色的过程。经过蒸煮、泡发等工序,再冷冻包装。

 

染色后的海参通体发黑

记者询问了多位蒸煮间的工人,他们均表示不确定给海参上色使用的是什么物质,只表示称“类似于茶叶的黑色东西”。

除了使用违禁添加剂

浸泡海产品外

该公司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制度

也并不严格

记者在应聘该公司时,提出没有健康证是否可以上岗的问题。招聘人员称,可以先行上岗,后续会安排相关体检,但从记者入职到离开的5天时间内,始终无人安排记者前去体检,也无人询问记者是否办理了健康证。入职的第3天,记者签订了劳务合同。

最新后续:

负责人称添加为好卖相

查处前疯狂转移

3月14日下午,上述涉事企业负责人找到记者称,并不清楚添加剂中含有硼砂成分。

 

随后,记者将相关情况

反映给当地市场监管局

但当记者随市场监管部门

进厂检查时

操作车间里的产品和添加物

已不见踪影

 

不过,另一路记者已将工厂

疯狂转移黄金鲍的过程拍摄下来

目前

属地市场监管及警方已介入调查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

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必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王丽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