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警方:让谣言无处遁形 还网络一片清朗
作者: 郭宪勇 公宣 时间:2024-08-18 来源:哈尔滨市公安局
环球传媒网18日讯(郭宪勇 公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谣言、不实信息也在不断“翻新”。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各单位走进企业、社区、村屯,全面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系列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对网络谣言危害的认识,从源头上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真实、可信、健康的网络空间。
抵制谣言 宣传“零距离”
“民警同志的讲解细致又全面,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网络谣言的知识,能够面对面答疑解惑,实在是太方便了!”企业员工纷纷表示。
为提升企业员工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各分局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宣传活动。民警辅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向企业员工详细介绍了网络谣言的常见类型、传播特点及危害后果,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如何识别网络谣言,以及在遭遇网络谣言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民警还强调了企业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责任和义务,呼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引导员工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邻里共学 反谣“入人心”
“网络谣言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民警耐心地向居民讲解道。
为深入推进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通过集中宣讲、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咨询等形式,用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民警向大家讲解了网络谣言的种类、危害、传播特点、识谣、辨谣方法等内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醒大家不轻信网络谣言,不在互联网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不编造虚假信息,不信谣、不传谣,遇到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
防谣有术 普法“接地气”
“现在的网络谣言真是五花八门,一不小心就信以为真,听了警察同志的讲解,我对网络谣言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以后一定会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延寿县六团镇居民说道。
为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各县局民警深入村屯,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讲解了网络谣言的常见类型、传播特点和危害,并对村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同时,民警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识别网络谣言,以及传播网络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少村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网络谣言有了更清晰地认识,今后一定会更加谨慎地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