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发展木耳产业 贫困村脱贫摘帽
作者: 郭宪勇 马淑芬 时间:2020-10-14 来源:宝清县委宣传部
环球传媒网14日讯(郭宪勇 马淑芬)走近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泡镇扶贫产业项目——恒利黑木耳农民专业合作社木耳基地,50万棒地摆木耳整齐排列,很是壮观,毛茸茸、肉乎乎的黑木耳煞是惹人喜爱。据介绍,该扶贫产业项目每年带动全村21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500元,带富了村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8年,胜利村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胜利村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7人。2017年,在镇政府积极配合下,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政府的支持建设下,胜利村按照“发展新型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闲置劳动力,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了宝清县恒利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的木耳基地。合作社由张恒军等6人组成,旨在建立一个能带动胜利村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动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其他村民发展黑木耳种植,从而提高全体村民经济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兴村富民的目标。
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地缘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原则,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培育发展壮大木耳扶贫产业,带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
2018年,合作社投入资金58余万元,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投入扶贫产业项目资金31.01万元,基地种植了15万袋地栽木耳,当年,木耳共采4茬,收获干木耳1.6万斤,产值50万元。注册了“恒鼎源”商标,采用线上线下并进销售模式,远销上海、江苏等地,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收入,2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500元,加上热电联产分红和全镇产业项目分红,当年,胜利村 11户21人脱贫出列。
2019年,恒利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投入资金45万元用于购置搅拌机组1套、上料机1套、装袋机一台、粉碎机2台、高温灭菌锅炉2台、窝口机2台,并建立制菌车间,购置食用菌灭菌锅炉、灭菌柜、机电井和微喷灌等生产设施设备及原材料。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投入扶贫项目资金46.8万元,新建2栋大棚,2栋晾晒棚。合作社自己生产菌袋,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当年,合作社共生产、加工黑木耳产品20多吨,销售收入110万元,利润40余万元,胜利村所有的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村民富裕了,对精神生活要求也提高了,村里建起农家书屋、阅览室,新建了17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来到休闲广场,扭秧歌、跳广场舞,尽情享受美丽乡村新生活。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