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院念起养殖经 小蝗虫蹦向致富路
作者: 郭宪勇 时间:2022-08-18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18日讯(郭宪勇)我们儿时经常抓来玩的蚂蚱,现在已经成为了昆虫菜单上的主打菜。虽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但在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的解放村村内,汪有学养的蚂蚱依旧蹦得欢。他的大棚,不种菜、不养花,专门用来养殖蚂蚱,成为全镇一道独特的景观。
网络图片
“蚂蚱虽小,饲养上可是有着大学问。”说起养蝗虫这件事情,汪有学总是滔滔不绝,满脸兴奋地向大家介绍他的宝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在外吃饭时,看到服务员端上来一盘油炸蝗虫,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但一问价格却让他着实吃了一惊,竟然要100多元一盘,看着这油炸蝗虫,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汪有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想这小小蝗虫利润居然这么大,要是能把它养好,村民不就可以致富增收了。
说干就干,回村后他立即开始四处打听,通过和养殖户沟通、上网学习等方式学习养殖技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看上去生存能力很强,甚至可以泛滥成灾的蝗虫,养殖难度竟然非常大,不仅对气温等养殖环境有要求,而且饲料和空气中丝毫不能受到农药或其它化学污染。
据悉,蝗虫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蛋白食物。它的氨基酸含量比肉类、大豆都高,而且还有健脾消食的药用价值。从孵化成幼虫到长成成虫一共需要四十天左右的时间,中间要经过四次蜕变,成虫再经过五至十天左右的产卵和育肥后就可以上市销售了。“蝗虫蚂蚱吃的草也有特殊要求,必须要自己培育无农药的牧草,坚决不能喂来路不明的野草。
蝗虫幸好吃的是草不是粮食,要是吃粮食,这杀伤力可是够大的。”
除了养虫人,汪有学还有另一重身份“种草人”。为了给蝗虫提供良好的饲料,他特意在村里承包了土地,专门种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如今合作社的养殖基地的大棚面积由1棚扩充到2棚216㎡,蝗虫数量由150斤增长到410斤,产量涨幅达到173%,销售价格按照市场需求提高到35元/斤,预计收入14350元。目前销售范围包括佳木斯市内连锁狗肉馆和桦川县烧烤店,朝鲜民俗特色餐馆。
网络图片
“村里和镇里对我们养殖蝗虫这件事非常支持!”汪有学兴奋地说道。据了解,横头山镇已经为解放村蝗虫特色养殖开过专题会议,村里也召开了养殖推介会,五位养殖户现场签署意向协议。
目前,养殖蝗虫这件事不仅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让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从不理解、看热闹转变为发展蝗虫项目的参与者。
养殖户宋金林,他在参加完蝗虫推广会后找到汪队长,说他弟媳闲置在家没有收入,想试一试养蝗虫,但3000多元的虫卵又犯了难。汪有学当即表示,养殖基地可以将正在产卵的蝗虫借给他,等待产完卵后回收。今天收获的蝗虫,他也过来帮忙。他笑着说:感谢汪队长给我免费提供虫卵,让我们家多了赚钱的渠道,今天过来学习学习如何抓蝗虫,以后好好养肯定错不了。
解放村的蝗虫养殖不仅仅带动了养殖户增收,还为村内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渠道。养殖基地内,雇佣农户在棚内从事蝗虫喂养,杂草和粪便清理是15元/小时,棚外割草,清理场地等是10元/小时。今天李玉霞等4个农户在棚内抓蝗虫5小时,棚外蝗虫清洗1小时,每人收入共计85元。“不用出村就有钱赚,还不耽误看孩子,还是汪队长有办法。”李玉霞笑着说道。
我们要继续加大扶持蝗虫养殖的力度,增加与村民的利益链接,鼓励和引导大家参与到养殖过程并且从中获利实现增收。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与长期稳定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实施订单养殖。汪有学信心满满地说道。
从无到有,从探索到发展,善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汪有学,正带领着村民共同在庄稼院里念出别样的养殖经,让小蝗虫蹦向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路。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