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林海深处的古源迸发
作者: 郭宪勇 于化民 时间:2021-05-28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28日讯(郭宪勇 于化民)1964年,伴随着大兴安岭全面开发建设的脚步,松岭林业局古源林场应运而生。随着林区大规模建设的深入,陆续诞生了森工、驿站、知青等一系列的文化。正是这些积极向上文化的传承,才激励几代林区人在高寒禁区站稳了脚跟。
自强不息的古源人,不仅战严寒、斗风雪,有着爬冰卧雪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而且重文化、抓传承,培植出内涵丰富充满正能量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这个林场整体工作走在了松岭林业局的前列,受到了集团公司和局领导的双重肯定,就是有了积极向上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
林场党委书记关成国告诉记者,一位资深的林业专家曾经谆谆教导过我“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跋涉到戈壁沙漠,它的未来注定是没有前景的”。因此,我到任以后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是营造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时的氛围,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终身追求的目标,我的整个职业生涯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企业度过的。下面是他对创建企业文化的几点体会。
以人为本,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以改善人居与办公环境为目标,启动实施“美化场区环境,建设最美林场”活动。集中时间、人力清理场区杂草,按时完成场防指、林场机关共2300平方米地面的硬化工程。为专业队新增深水井、开设图书室与健身房,场区亮化工程成为改革中的古源林场一道靓丽风景。以净化为基础的美化、硬化、亮化及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场区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树行业风采,充分展示企业形象。林场为一线职工分类配发了行业工装与岗位胸徽,局防指为防火一线巡护人员配置了保温饭盒,防火瞭望员上下山有专车接送,日常饮用水按时配送,“双节”期间局场两级领导深入基层一线慰问等人文关怀举措,使职工群众的企业归属感、荣誉感强势回归。
通过建设运行职工驿站(职工食堂、宿舍),通勤职工吃上放心餐、住进了暖心屋,睡上了舒心床。通过组织职工进行常规体检,时刻关心职工健康,做到各种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实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权益,有效防范一线岗位风险。
展文明形象,建设美丽林场。以党史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一系列党建工作为载体,以“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美丽生态林场为目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突出绿色生态这个主题,植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当代森工元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重规划,精建设,抓管理,通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林场,让职工群众在林区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不回避矛盾,解决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政企分开林场新班子组建以后,经历过改革阵痛的古源林场,党政班子不等不靠,直接把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新班子组建以来,共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9个。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吸纳本地人才,着重培养更多留得住的本土子弟,让林三代家乡子弟有更多机会和舞台而扎根家乡,使之薪火相传,发展和建设家乡。
通过谋职工福祉,培育林业企业文化,提振了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增强了企业全员工作的能动性,改变了长期以来林区职工主人翁地位感缺失、企业文化淡化的现状,沉淀于林业职工内心最深处、最深沉的那份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情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在林海深处回归,在前进中的古源林场迸发。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