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朱治国:新时代组工“楷模”
作者: 桑雨烁 时间:2022-12-30 来源:汤原县委组织部
环球传媒网30日讯(桑雨烁)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却因积劳成疾,在今年6月不幸离世,年仅43岁。20年里,他始终坚守初心、恪尽职守,用有限的生命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使我们见证了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楷模、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榜样。
二十载“殚精竭虑”,他是忠诚可靠的人民公仆。21岁大学毕业的朱治国没有留恋都市生活,而是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在基层时他克服交通不便,吃住艰苦的条件,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休息’二字好像与他无缘,只要和他联系,他几乎都在工作”,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秘书长司吉昇含泪告诉记者。长期的劳累,让朱治国的身体每况愈下。许多人不理解,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组织力量的重大任务,当学习朱治国同志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用最忠诚的态度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
“敢担当、会担当”,他是实干笃行的国家干部。“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是朱治国一贯的工作作风。从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高效推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落地见效,实现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到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诸多组织工作的“硬仗”中都能见到朱治国的身影。每年年底青海省委组织部的目标考核大会,业务处室负责同志要面向所有干部述职,朱治国每次都主动登台,不拿一支笔、不带一张纸,条分缕析、深入细致。广大年轻干部应以朱治国为楷模,牢固树立勇于担当、敢于拼博的干事创业热情,以实干笃定前行,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权力要用到百姓身上”,他是坚守初心的“追梦人”。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模范践行组织人事纪律,严于律己,公道正派,用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他常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生活和工作中他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下基层时,为了避免有人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亲自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2004年底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朱治国正是以这种不让亲友们“沾”一点“光”,工作中见不得“一个小人”的廉洁作风,锻造了过硬的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以清廉恪守初心,昂扬“忠诚于党,报效于民”的精神脊梁,在光明远大的赶考征程上阔步向前。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