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区域经济> 正文

黑河嫩江:夫妻7443天忠实坚守 650多亩荒山变绿洲

作者: 郭宪勇 于化民 时间:2023-05-23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23日讯(郭宪勇 于化民) 欣闻造林不止绿荒山、被当地媒体人称为“当代愚公”的黑河嫩江于振江,被评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5月14日下午,在嫩江市委宣传部一位同志的陪同下,记者来到距离这个市区西南12公里的白脸山上,再次对这个党员夫妇进行了采访。

 \

(嫩江摄影家协会张宪帮拍摄)

于振江、李宏伟凭一家之力,经过夫妻7443天忠实坚守 ,650多亩荒山变绿洲,使昔日白脸山变成了林海造就了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开创了嫩江个人投入保护生态的的先河。这一壮举,迅速引起当地市委、市政府重视,同时各级新闻媒体也进行追踪报道。

超常意志  夫妻7443天忠实坚守

20世纪90年代初,白脸山遭到过度砍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座山下水库,不仅是嫩江下游讷河、齐齐哈尔等地供水水源,而且也是积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的重要保障。

 \

(本片由黑河日报记者仲欣拍摄

 

 

为此,抢救、保护白脸山生态环已经成为燃眉之急。21年前,嫩江市出台谋划抢救保护、有序开发建设白脸山的总体思路,于振江夫妇毅然成为绿化白脸山、在50多万嫩江人中唯一“敢吃螃蟹”的夫妇。

 

 

已经临近退休的于振江夫妇,放弃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成为绿化白脸山第一人。并立下誓言:荒山不变绿洲初心不改。

 

 

当时,很多人都怀疑连鸟儿都不拉屎的石头山还能种出树?讽刺、挖苦、嘲笑接踵而至。

 

“这两口子脑子进水了,安逸的日子不过,非要凭一己之力上山种树。”

 

“这对夫妻脑子都缺根弦,你以为你是谁呀?政府都管不起,何况是一对手无缚鸡之力知识分子?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儿子年轻气盛,面对邻里、同学讽刺挖苦,尤其是听人说“父母是种树的”,忿忿不平。每次回家,都握紧拳头一言不发,默默地抗争。

亲家、同事、邻居、单位领导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劝:都一大把年纪了,让他们给孩子多留点钱。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你们收入也仅仅是靠工资。何况植树造林一次性投入大、回报的周期长,又都不是学林的、也需要技术支撑。

充满善意的乡邻,让这对老夫妻应接不暇。

就连林业专家来实地考察后,也都连连摇头说“难”。但这对夫妻俩铁定了的心,认准了的事,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从此,在7443天里,多少个少眠不怠的夜晚,多少个孜孜以求的晨昏,多少滴满怀希望的汗水,都抛洒在黎明前的长夜。

这对夫妇与白脸山、白脸南山、白脸西山为伴,与风雨、蚊蝇、树木结缘,化贫瘠的土地上为绿洲,让沙石满地的荒山为林海。靠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坚定的信念、超常人的意志,硬是在不毛之地栽树68.79万株,绿化荒山650多亩。

这个当代“愚公”的壮举,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都以不同形式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多次上山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帮扶这对夫妇将青山转变为绿色资源,让林下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白脸山蕴藏丰富沸石等稀有矿产。在开始最艰难时候,不少老板也纷纷抛出橄榄枝。开出优厚的条件,想合伙经营开矿,不用于振江自己投一分钱,给出的分成比例都令人眼红,都一一被这对倔强的夫妇婉言谢绝了。

这对夫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矢志初心不改,就是搭上这两条命,就算折了老本,也一定要义无反顾地开发荒山。因为植树能够防风固沙,更能改善生态环境,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也是这对刚强夫妇始终如一的忠诚坚守。

 \

一个成功者必然有他的影子。

当时,由于亲人、朋友、同事、邻里众口铄金。为此,两口子压力很大,作为知识分子的嫩江进修校副校长老于也动摇过。

“造林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家应该支持我、鼓励我,而不应该挖苦我、讽刺我。我也是个要尊严、要脸的人,大家不理解、不同情,不值得呀”。经过老伴由浅入深、由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反复地劝,老于才越挫越坚。

“植树造林是我们无怨无悔的选择,就是借钱也要把白脸山的树栽起来。退休后职务没了,但党员的身份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宗旨。只要白脸山需要我们、组织需要我们,绿化家乡就是我们责无旁贷职责,让荒山变绿洲是我们永恒的甜梦,白脸山就是我们夫妻退休后的主阵地。”这是老于妻子李宏伟挂在嘴边的话。

 \

既然选定这条路,他们心里通透如镜,夫妻二人只想用有限的时间、精力,为家乡父老干点实事,对于大家的误解、奇异视而不见。

夫妇两个生死相依,以超人的毅力,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用辛勤的汗水,用半生的心血,用一生的积蓄,用无私的奉献,创造出白脸荒山变林海的奇迹,诠释了夫妻青山竭诚写忠诚,演绎了真正共产党员人生本色。

以苦为乐   650多亩荒山变绿洲

这对年轻时代的弄潮儿,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顾家人、邻里、同事的一直反对,从此立下“贫瘠荒山不绿就造林不止”的铮铮誓言。 

2002年5月,嫩江市出台《抢救保护性开发建设白脸山的总体思路》,制定《绿化白脸山、保护生态资源、开创旅游景区、建设秀美家园》的近期、中期长远规划及具体实施办法。

市里领导听说这个女性要立志随夫上山造林,深为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多,破例让这位勇敢的女同志提前退休。

领导在现场办公的时候大声说:“嫩江绝不让这位她花钱、吃苦、流汗、再流泪;一旦失败,政府要确保这位女壮士晚年生活有依靠”。提起这件事,这对坚强的夫妻以泪洗面。

然而,美好的憧憬实现无一不是步履艰辛。

回忆起当初那难忘的岁月,李宏伟言语中既有无奈,更有苦涩。头几年都是这个学医的弱女子住在山上,于振江只能在节假日,或者一早一晚骑自行车跑12公里,再爬上山去帮助她。

白脸山平均坡度在60度以上,土层很浅,大部分地方都裸露沙石,种树谈何容易?专家告诉李宏伟,在青石山上种活一棵树,维护一片绿,要比其他地方多花数倍精力,而且成活率也非常低。

植树最需要的是土和水。为了一点点土,于振江用镐头从石头缝里抠,李宏伟跪着用手捧。因为最初没有路,水只能一桶一桶的提。过了一段时间,栽树的成效不大。后来,只好修简易路,雇车雇人从山下运土运水。由于坡陡一车土或者是水,需要两个拖拉机拽,前前后后运多少车已经记不清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初,附近村民也不信这山能栽活树。却都被被于振江夫妇精神所感动,踊跃加入到植树队伍中来。从开始10多人,到20人,再到80人。值得这对夫妻欣慰的是,最多一天竟达到200多人。山路崎岖,大家就一手拄着棍,一手扛树苗往山上爬。

夫妻植树的路,犹如登华山;不仅辗转崎岖,而且举步维艰。

第一年花6万元,买了10万棵松树苗,仅雇人就花了27万元,成活率却不到1%。33万元打水漂,一年还白忙活,老伴坐在山上痛哭失声,老于望着山顶摇头发出无奈地叹息。

打退堂鼓绝不是这对党员夫妻的性格。后来请教技术人员,成活率低的原因查明:一是苗木被剪须子致使死苗多,二是天旱又是导致成活率低的诱因。

有了这次沉痛的教训,这对夫妇意志更加坚定,就是不相信夙愿难成。于振江夫妇商量一周后,拿出所有的积蓄,立即决定补栽10万棵树苗。

从此,夫妇与工人一起,每天黎明出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还栽了桃红、李子、黄太平、沙棘等经济树种。由于石多土少,只能用镐头刨出坑,为了保证成活率,用从山下拉上来的客土移栽。

当时,条件艰苦,吃住都在山上。没有房,夫妻俩就搭帐篷过夜;没有电,就用柴油机发电;没有水,就从七里外的村里一桶桶提;不能用机械,就手持钢扦打树坑。

有一次,在哈尔滨读大学的儿子于进生回来,真就没认出对面走来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父母。看到嘴角被风吹裂流着血、浮肿憔悴的爸爸妈妈,学医的儿子深知,父母是缺乏营养、压力太大、过度劳累所致。心底就像打碎了五味瓶,那种酸甜苦辣的滋味难以言表,让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与爸妈紧紧相拥,痛哭失声。

种树又是个技术活。于振江、李宏伟开始啥都不会,遇到问题,就向书本请教;请林业专家、工人到现场咨询;向附近年长村民求教,经过反复实验摸索,这对执着的夫妻绞尽了脑汁、吃尽了苦头,终于用他们原本稚嫩的双手,通过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染绿了这三个荒山头。

 \

功夫不负有心人。21年不断实践,夫妻俩不仅熟练掌握选种、育苗、栽培技术,还探索出一整套滚动推进白脸山绿化的新途径,取得了在白脸上植树造林的成功经验。

白脸山沙石多、土层浅,树苗不能过大。落叶松不耐旱,只能栽在山阴坡;柳树是城镇绿化树种,不能在山上栽种;杨榆树栽在土层厚一点的地方;大面积栽植樟子松,既抗寒耐旱、四季常青,且树形好、有观赏价值,适合北方旅游景点景区栽种。

采用移运客土、及时浇灌、加密栽培和分块分期逐步攻关的方法。学会在树根埋玉米芯、套保湿袋蓄水保墒,每年上冻前打树坑,为来年春季抢赶植树最佳时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同时,每年都要补栽,而补栽就需要钱。这对夫妇坚定信念,顶着巨大压力,21年先后借款、贷款筹措资金360余万元,种植68.79多万株樟子松、杨树、柳树等,仅植树一项投入就高达310多万元。

寒来暑往21载,累计行程10.3万多公里,报废自行车4个、摩托2台、小车1辆。因山坡陡、雨雪天滑,夫妇在护林、提水、运苗的途中,曾经跌倒过若干次,全身上下几乎都留下大小不同的疤痕。加之创业初期,吃住在山上又潮又冷的帐篷里,两人都患上了风湿、胃病和肾病。

以苦为乐志在深山,以苦为荣献身林海,就是这对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悔追求。每天和树打交道,夫妇俩反而很快乐,满脑子都是种树,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的身体。身体的透支、巨大的压力导致贤惠的妻子多次倒在病床上。

去年5月,李宏伟因护林不慎摔倒,做了胯关节手术。儿子从哈尔滨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受父母影响和熏陶,毅然放弃了留哈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加入到保护和建设白脸山的行列中来。于氏家族在嫩江的造林事业,也将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这对敢为天下先的夫妇,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这种不言回报、倾尽所有的奉献精神;夫妻相守、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饮风咽沙、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在嫩江已经传为一段动人的佳话。

痴心不改 青山不负这对夫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夫妻俩凭着攻坚克难的韧劲,痴心不改的豪情,让白脸山奇迹般地披上绿装。

 \

(嫩江摄影家协会张宪帮拍摄)

潜心耕耘者必有其殷实的收获。

目前,白脸上的森林覆盖率已经高达92.1%。人工种植挺拔、常绿的樟子松都早已绿树成荫,成片的山杏、李子、葡萄果树长势正旺,杨、榆、桦树等20多个树种遍布在昔日的荒山上,还有野生和人工种植的白芍、山百合等名贵中草药20余种。山坡上的沙石地上,现在腐土层已有20多厘米厚。

随着林下生态环境变化,山上灰鹤、山鹰、火狐狸、野鸡、野鸭、飞龙等多种野生动物频频现身,数次与游客邂逅。于振江夫妇用艰苦、诚实而又创造性的劳动,留给子孙一片森林,留给游客一片蓝天,留给嫩江一片绿洲。

登上了白脸山,举目眺望,这里依山傍水,高标准农田一眼望不到边;近处丰茂的草甸上,美丽的嫩江畔,“风吹草低见牛羊”壮观的场景再现;远处楼房林立,马路纵横交错,嫩江市容全貌尽收眼底。真是好一派家园美景!

昔日好言相劝的邻居大姐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夫妇退休的同窗、同事、领导在各地也打来电话祝贺;一对上海知青返回第二故乡听说这件事,中途改道和他们共度中秋;就连熟人更是亲切地称呼于振江夫妇是新时代的“愚公愚婆”。

种树之余,近年来,这对夫妇又主动参加嫩江河湖志愿保护。同时,他们还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包扶9名生活困难小学生,累计捐资近万元;千方百计帮助10个困难户孩子找工作;组织100余名志愿者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把自家房屋无偿提供给防疫人员使用,成为人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新时代雷锋。

在嫩江市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这对夫妇又筹措资金130多万元,开发建设供游人观赏的神牛护山、白观音、金龟潭、卧龙谷等人文和自然景观34处,为嫩江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景区。

如今,迷人的白脸山,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着毗邻江畔的无污染净土。秀美的山峦,旖旎的风光,犹如一幅唯美的水墨画,是城里人崇尚绿色消费,远离市区喧闹生活的打卡最佳首选地。

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日。随着白脸山自然风景旅游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每年来观光的游客就达到上万人。在没给这对老年夫妇带来一点效益的同时,也给白脸山生态环境和林火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碰到采山、取石、挖沙、盗猎和放牧的就耐心劝解、积极疏导,以暖心行动化“干戈为玉帛”。

每当有游客光临,于振江夫妇再忙也放下手中活,每回都把白脸山最美好的方面讲给大家,强化人们对绿满青山的理解和敬畏,身体力行呵护着浸透这对老夫妻心血的绿洲。

二十一载忠实的坚守,造就一个人间的“奇迹”,一对无怨无悔嫩江夫妇让荒山变林海。作为父母,他们无愧于自己的后代子孙!作为职工,他们无悔于自己的职业操守;作为党员,他们更无愧于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