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聚焦三农> 正文

宝清县 发展新业态 创建新模式 依托生态治理带动贫困户绿色脱贫

作者: 郭宪勇 宋艳辉 时间:2023-07-05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环球传媒网7月5日讯(郭宪勇 宋艳辉)宝清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约717万亩,每年各种农药、除草剂年使用量约为1200吨,约产生670万瓶(袋)农药包装废弃物。2018年以来,宝清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以“宝清模式”率先在全省启动和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
  宝清县制定了“协会组织协调、市场主体回收、软件后台支持、精准扶贫结合、公共财政补充、专业机构处置”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回收处置机制,积极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存储、处置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曾多次在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会议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共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其中获得省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奖补资金270万元,县财政投入资金1230万元,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瓶3195万个、810吨。

广泛宣传,全力营造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良好氛围。宝清县先后组织人员在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体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专题宣传讲座,同时借助“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宣传等活动,扎制宣传车,走街串巷赶大集,并在各经营商户和村务公开栏张贴发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倡议书》、《致全县农民朋友一封信》等多种宣传材料,让辖区内所有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知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的规定,督促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履行责任义务。

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培训活动。每年组织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工作人员,召开农资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对275个回收站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和工作知识培训,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科学谋划,创新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精准扶贫模式。以县级行政区域为收集处置基础网,以各村屯为网格,在每个行政村设置了村级回收站。同时开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与贫困户就业增收相结合的新路子,将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参与主体,提供相应劳务报酬,全县共有低保户70户、精准扶贫户42户、边缘户46户积极参与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当中,年平均每户增收3500元以上,增收万元以上有5户。此举既推动了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精准扶贫趟出了一条新路径。

企会合作,积极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市场主体回收模式。宝清县建立以“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协会组织协调、市场主体回收、企业软件支持”为主要模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体系。按照省植保站要求,积极推广回收站工作人员和农药经营商户下载掌上植保APP,并在线上进行回收数据上报,即提高了回收率又极大的方便了回收数量的统计。通过合理设立收储站点,发挥协会与政府职能部门和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明白各自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吸引和鼓励农药使用者主动收缴农资包装废弃物,要求经营者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主体回收义务,摆脱了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作为回收成本支撑的传统模式。

通过以上几种回收模式的有效开展,不仅促进了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也极大地增强了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有效解决河道综合治理、湿地保护难点,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保障了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在全省县级树立了创建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典范。宝清县将继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助推绿色农业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宝清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