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本站公告:
严正声明 本网接到多起举报称:江苏连云港地区有人仿冒我方《环球传媒网》名称及制作假冒网页和栏目从事非法活动。其假冒网站的违法行为与本网无关,我方网址是:www.hqjjw.net 请认真核对!

当前位置: 主页 > 旅游美食> 正文

时光交织·呼兰韵事 | 带你踏遍“满洲谷仓”的魅力足迹

作者: 官宣 时间:2023-08-18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猎户座

  随着“呼哈一夏”龙江湿地艺术节暨户外露营装备展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文旅户外爱好者纷纷启程哈尔滨,开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

@哈尔滨政府网

  哈尔滨被称为“冰雪文化之都”,露营旅游作为创新旅游新业态将在冰城呈现出复合式发展态势,这里拥有滨水资源、湿地资源、山地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条件。

@哈尔滨政府网

  更重要的是,冰城人热衷于“三野文化”,露营旅游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哈尔滨呼兰区将在文旅融合方面发力,开始在露营、冲浪、蹦极、房车、户外拓展等领域持续发力!

  提到“呼兰”,有些人第一反应是脱口秀演员,有些人知道这是民国才女萧红的故乡,但更多人还是比较陌生,小猎就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湿地艺术节的举办地——呼兰。

 

呼兰概况

  呼兰,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部的一个市辖区,从市区到呼兰区,开车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

 

@高德地图

  它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也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齐齐哈尔、黑河、墨尔根、布特哈、呼兰)之一。

  关于呼兰的名字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来自女真语中的"忽剌温"一词,是女真部落的名字;另一种说法是源自满语,意为"烟囱",当时清朝早期在附近设立兵站,砍柴取暖要用到烟囱,因此得名。

  哈尔滨呼兰区的名称,也是来源于当地的母亲河——呼兰河。

@高德地图

  你看上图,呼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是哈尔滨的北大门,可以辐射整个东北亚,在一江一河的相互交叉下,形成了“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格局,也成为了黑龙江北部及俄罗斯、东北亚的重要通道。

  因此,呼兰也有“江省邹鲁”“满洲谷仓”之美誉。

@呼兰区政府官网

  呼兰河与松花江、泥河、少陵河、漂河组成了黑龙江境内的“一江四河”,使得当地拥有特别丰富的生态景观,为当地发展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产业有重大的贡献。

  哈尔滨很早就开始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湿地城市标志,主要是想凸显寒地湿地的“大气”,国际城市的“灵气”,充分展示“东方小巴黎”的“秀气与洋气”。

  呼兰区作为城市标志重要的组成部分,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也是哈尔滨市重点打造的近郊城市湿地旅游目的地。

  其中,此次“呼哈一夏”龙江湿地艺术节的举办地,就是呼兰河口湿地公园。

  呼兰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特色浓郁。

  比如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她的故居纪念馆就在这里,“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称的天主教堂,“亚洲之最”的百年仙人掌,呼兰文庙、城隍庙、三光庵、清真寺等历史建筑。

  这些既赋予了呼兰深厚的人文底蕴,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呼兰人文

 

萧红故居纪念馆

  如果要开启一场哈尔滨文艺之旅,一定是以萧红故居纪念馆为开篇。

  萧红,与张爱玲齐名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1911年,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后来离家出走,在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中一年级,因为家里重男轻女,不久生活陷入困顿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随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呼兰河传》等,后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虽然仅有31年的短暂人生,却像一颗耀眼的陨星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她饱经人间艰辛,历经人生坎呵,把自己的追求与广大社会民众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她出生于封建家庭,却走上了反封建、争独立、争自由的人生之路,将反抗异族侵略,打碎封建桎梏、关注民生疾苦作为自己的写作目标。

  萧红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故乡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与世相百态,在悠远醇厚的乡思中审视历史和人生。

@呼兰区政府官网

  萧红故居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萧红故居建于1908年,1986年对外开放,它是中原四合院建筑群落与东北地方传统民宅形式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呼兰区政府官网

@来源于网络

  萧红纪念馆位于故居西侧,2011年6月6日萧红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对外开放,主要陈列了萧红原物书籍数十件,以声光电结合手段立体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萧红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思想。

@来源于网络

 

萧红纪念碑

  萧红纪念碑坐落在呼兰区西岗公园内东侧,建于1992年11月。墓碑文为阴刻涂金,“萧红之墓”四个字是由萧红生前丈夫端木蕻良先生题写。

@呼兰区政府官网

  萧红墓是青丝冢,棺室内陈放着萧红逝世时,端木蕻良先生剪下来并珍藏了近50余年的一缕青丝

呼兰文庙

  呼兰文庙也就是孔子庙,是祭奠与朝拜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东北地区保存完整、规制齐全、规模宏大的清晚期古建筑群。

 

  呼兰文庙属于典型清晚期古典式建筑风格,它是黑龙江省仅存三座文庙之一,是展示呼兰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也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呼兰区政府官网

 

城隍庙

 

  城隍庙始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哈尔滨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唯一的城隍古建筑。

 

  它的建筑历史和建筑风格,对研究呼兰历史文化具是有很大价值,同时也对研究哈尔滨市的地方文化和民俗经济等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呼兰区政府官网

 

百年仙人掌

 

  呼兰仙人掌是西岗公园景区的一株奇葩,始植1896年,由一阮姓人家培植,培育了31年,1927年移入西岗花窖至今。

 

  它在八代花师的培育下,经历了120多年的风雨。现株高8米,直径最粗达20厘米,花株全围近4米。

@呼兰区政府官网

 

  2010年,呼兰仙人掌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的人工栽培仙人掌”。

西岗公园

 

  西岗公园位于城区十字街西面高岗处,因地得名,建于1916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这里也是当地古迹较为集中的地方。

@呼兰区政府官网

 

生态湿地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位于哈尔滨市区东北部,是在松花江与呼兰河交汇处自然形成的原生态湿地,占地面积38.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

@来源于网络

 

   公园内水生植物茂盛,大量珍稀鸟类栖息于此,其中有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的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大天鹅、白枕鹤、鸳鸯等。

@来源于网络

 

  这里是鸟类生息繁衍的天堂,也是我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十分难得的好去处。

@来源于网络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自然风光游览、冰雪娱乐体验、水上运动及娱乐、传统文化、特色餐饮、休闲体育、生态养生为核心的全域全季风景旅游产品。

@来源于网络

 

宗教建筑

呼兰天主教堂

 

  呼兰天主教堂由法国传教士戴治逵于1908年主持修建,整个教堂高35米,模式系双塔型、直冲式,是仿哥特式风格的典型欧洲教堂建筑。

@呼兰区政府官网

 

  教堂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因其外观及内厅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素有“东方巴黎圣母院”之称。

 

  民国才女萧红的同学为反对强权压迫,到这个教堂做了修女。萧红小学毕业后,父亲不想让她去哈尔滨读书,曾被迫辍学在家,萧红为了上学就威胁父亲,说不让上学也进教堂做修女。

@呼兰区政府官网

 

  教堂风格宏伟严谨,既能让人感受到建筑艺术的美感,又能在庄严肃穆中感受到神秘的宗教色彩。青色的砖瓦,斑驳的痕迹,这座百年的建筑屹立在呼兰大地上,见证了呼兰的历史。

 

三光庵

 

  三光庵始建于1912年,复建于1987年,于1992年9月间正式开光,现在是呼兰区著名的佛教场所,拥有百年的历史。重建的“大雄宝殿”其建筑规模宏大,仿古式庙宇建筑逼真。

@呼兰区政府官网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拜佛祈福。

清真寺

 

   呼兰清真寺始建于1877年,现迁建于1956年,建筑中的大部分的构件均源自原建筑中的。

 

   整个主要建筑为分为拜殿、瑶殿,目前已经成为呼兰区内伊斯兰教民们的活动中心。

@呼兰区政府官网

 

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始建于2007年11月,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主堂采用仿哥特式双塔建筑,局部四层,主堂高度26米,塔顶高度39米,是呼兰区最大的基督教堂。

@呼兰区政府官网

 

美食荟萃

 

  哈尔滨人大部分为山东移民的后代,山东人带来了齐鲁文化,包括鲁菜,又有本土的满洲饮食文化和部分俄罗斯饮食文化。

 

 以汉人移民的烹饪技法为本,结合丰富的东北物产,吸纳满、蒙、朝等民族和外国的一些饮食元素,自成一系。

 

  东北菜的特点就是用料十足,甜咸分明,滋味浓郁等。有句俗话说得好:“在东北,你可以说菜不好吃,但绝对不能说量不够。

 

  那小猎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绝对让你胃口大开。

锅包肉 熘肉段

杀猪菜 地三鲜

小鸡炖蘑菇 铁锅炖大鹅

猪肉炖粉条 东北乱炖

五花肉炖酸菜 拔丝地瓜

 

   东北的美食还有很多,绝对能让吃好且吃饱!

 

   当然,来到哈尔滨呼兰,也可以尝尝当地的小吃,比如大列巴、大拉皮、哈尔滨红肠、杜松小肚、烤冷面、冰糖葫芦、冻梨、粘豆包等。

 

呼兰结语

 

  听小猎讲了这么多,是不是更想去哈尔滨呼兰转一转了呢?

 

  其实,哈尔滨呼兰还有其它有意思的民俗文化,比如东北方言、二人转、大秧歌等,都是值得探索的地方。

 

  希望在小猎的讲解之下,让你的这次“呼哈一夏”龙江湿地艺术节之行收获满满!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2008-2010 WWW.HQJJW.NET.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环球传媒》 版权所有:《环球传媒网》 投稿邮箱:hqcmw2012@163.com 本网法律顾问:王鑫海 新闻热线QQ:1608670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备案号: 京ICP备12043028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