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 民富 产业兴 ——宝清县以“三航”行动为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 郭宪勇 马淑芬 时间:2023-02-08 来源:宝清县委宣传部
环球传媒网2月8日讯(郭宪勇 马淑芬)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2年,宝清县农业农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航行动”为引领,以“领航”的精神、“启航”的劲头、“护航”的作风,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建设六个方面,加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对农村环境“洗脸”,对产业发展“洗牌”,投入“真金白银”,留住“形”、守住“魂”,让人居环境美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22年,宝清县粮食产量预计突破5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411元,同比增长10%;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成为我省5个入选县(市)之一,也是我市唯一入选单位。2023年,宝清县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独具特色的“宝清模式”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龙江样板”。
结构调整 粮食产量创新高
2022年,宝清县农业农村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宗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控水稻、稳玉米、扩大豆、强经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口径种植面积637.52万亩。
绿色种植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农业“三减”示范基地55.1万亩。建设“互联网+农业”基地12万亩。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创制水稻育种新材料6020份,获得稳定、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系200余个;秧苗机插、无土基质育秧、肥料减施增效等新型稻作技术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
特色农业繁荣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达50万亩,深加工企业21家,总产值20亿元,全面叫响了“中国北大荒硒都”地域品牌;大力发展“寒地龙药”,白鲜皮、苍术、芍药和刺五加优质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18010亩、8000亩、2002亩和24000亩,培植壮大老龙背林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源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5家,建设中药材加工厂3个,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带动种植户1255户,小城子镇(中药材产业)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种植鲜食玉米、杂粮杂豆、蔬菜面积13.4万亩,夹信子镇(蔬菜)被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年加工食用菌菌包6000万袋;大鹅养殖发展到30万只;亨利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加快实施一系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提升防洪灌溉能力;坚持良种良法结合、良机良田配套,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面积630万亩;全力推进七星泡镇、夹信子镇、龙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59.74万亩;加强黑土保护,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遏制了黑土耕地退化,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2年,宝清县粮食产量有望突破5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宝清力量”。
产业兴旺 农民腰包“ 鼓”起来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产业兴旺是基础。
宝清县夹信子镇团结村锦团农业公司自有鲜食玉米种植基地6000余亩,年产能1200余万穗。300多名本村及附近村屯的村民在厂里打工,月收入超4000元。公司每年为村集体缴纳分红90余万元,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而且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近年来,像锦团农业这样的兴村富民产业在宝清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2022年,宝清县农业农村局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为抓手,坚持把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赋能“原字号”,做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
做强做大产业支柱。激活“农头工尾”,加快推进万里润达10万吨优质白酒项目,同步建设东润物流园,提升产品外运能力。拓展“粮头食尾”,发展壮大广晟红豆沙、鼎辉胚芽米等现有企业。全力培育畜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落实优惠补贴政策,推进山东益生集团200万头生猪繁育养殖加工屠宰一体化项目,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以“头雁效应”做优做活现代畜牧业。
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围绕富硒、红小豆等特色农产品,加快认证 “宝清白鲜皮”“宝清刺五加”等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着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扶持建设农业产业项目52个,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推动了农业“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双创平台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9万平方米,吸引本地、外地企业“拎包入住”。宝清县被列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4家,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7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入社农户比重达58%,土地流转面积412万亩,占比66%,服务规模经营占比82%,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落实农业订单面积15万亩,农产品销售总额达18亿元。
乡村“蝶变” 幸福指数节节高
桃花红,梨花白,菊花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一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展现的就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盛夏时节的怡人风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宝清县紧盯农村污水、道路、垃圾和文旅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等方面问题,在全省首创了“分散争取、打捆推进、统筹管理”的项目管理推进模式,重点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产业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三大板块,对上争取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26个、总资金22.8亿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宝清县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户分类、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城乡转运一体化运行机制,配合实施村庄清洁“四季战役”,将集中整治和常态清洁有机结合,全县145个行政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以沿线村为骨架、县域内重点线路周边村屯为支撑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新格局。
多措并举大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强化经营乡愁文化理念,建立了12个村落文化博物馆,丰富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和人文体验,让宝清乡村挖掘多元收入的同时,成为新的都市后花园、休闲度假区和网红打卡地。2022年,宝清县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如今,行走在宝清广大农村,随处可见美丽庭院、干净人家,青山绿水、风景如画……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 “富春山居图”正在宝清县广袤的黑土地上铺展开来,让广大农民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辑:李韬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