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春风作序 开启矿山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 郭宪勇 宫玉忠 时间:2023-05-31 来源:黑龙江
环球传媒网31日讯(郭宪勇 宫玉忠 林松涛 于化民)五月中旬的嫩江,微风习习,绿草茵茵,水清树茂。记者走进嫩江市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幅“打造东北最重要铜金属生产企业,助力紫金矿业成为绿色高技术超一流国际矿业集团”标语映入眼帘。在采矿区,200百多辆卡车运输矿石穿梭不停,一派繁忙景象。
“初选合格的矿石送入选矿车间,经浮选机分选出铜,运往精矿车间,提炼出粗铜精粉,销售到冶炼企业,进一步加工成铜板、铜锭等产品后销往省外、国外。”多宝山铜业采场副科长王凤楠指着拉矿石的运输车介绍说,“多宝山铜业博弈分秒时间,充分发挥链条长、工艺多、专业广的‘采选冶’综合一体化矿山的优势,高效组织生产运行,一季度超额完成生产目标,圆满实现‘开门红’。”
据了解,年初以来,多宝山铜业面对地处高纬度带的极寒天气、省北部电网限电,以及关键设备检修等多维度挑战,综合施策,保证供矿质量;稳步推进选矿多项技改项目,持续优化铜钼分离流程,提升回收率,降低尾矿品位;统筹调度指挥,紧盯关键部位,超额完成首季生产目标,为实现全年生产任务赢得了主动。
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这是国内装机功率最大的双驱半自磨机,内径就达到了11米。”选矿二分厂厂长徐继林自豪地说,“多宝山铜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单体铜金属矿山、人均处理量最大的铜矿企业。”
据介绍,黑龙江多宝山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紫金矿业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注册资本33.07亿元,主导开发多宝山铜(钼)矿,目前保有铜资源储量400余万吨,钼金属15万吨,还有丰富的金、银、铼等伴生贵金属资源,日处理矿量规模达8万吨。截至2022年底,资产总额超110亿元,累计对地方社会贡献达62.28亿元,不仅是黑河、嫩江两级地方财政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更是黑龙江省投资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与低品位铜矿资源开发的典范,带动直接就业超5500人。
在采矿区智能监控室,技术人员紧盯着电脑和大屏幕,密切注视采矿区情况。在选矿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同样不停翻看电脑,时刻关注着生产区情况。“采矿、生产全部实现了智能监控,如果发现情况,技术人员及时通报现场工人,并向上级汇报。”徐继林介绍说。
近年来,多宝山铜业始终坚持走创新、协调、生态高质量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各项工艺技改以及先进施工工法应用,接连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被确定为首批黑龙江省“三化”建设试点单位、获评黑龙江省(非煤)“智能矿山”称号。
“长期以来,嫩江市聚焦重点关键,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多宝山一线调研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嫩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邵奎冬介绍说。
嫩江市还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各职能部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在项目备案立项、评价审批、用林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切实打好政策和服务“组合拳”,积极推动多宝山铜业二期扩建工程、铜山矿采矿工程、钼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等省“百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力促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编辑:张欣
发表评论须知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本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本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本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凡注明"来源:"环球传媒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球传媒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环球传媒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 2、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栏目推荐
栏目最新




